泸县天兴镇有条ldquo龙rdqu
四川泸县,一直以龙为自有的城市名片,又称中国龙文化之乡,当然如今这里并不是真的存在龙,不过在很久以前是否真的出现过龙,那就不得而知了。 小编只想告诉大家,泸县龙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汉代的汉棺上就有龙雕,后来有以国宝龙脑桥、顺对大桥等一批名桥为代表的余座龙桥群体,有各种青龙雕刻为特色的国宝宋代石刻。 除了,龙桥群体以外,在泸县至今还存留下了舞龙的民间传统,整个泸县大多乡镇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舞龙风俗,除了比较出名的雨坛彩龙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亮眼的耍龙并未被太多人知晓,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泸县天兴镇的龙贯山草龙。 泸县天兴镇龙贯山草龙又称“草把把”、“草疙瘩”,它是以龙舞表演为主,以川南民间吹打乐为主要配乐的汉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形式,是一种广场表演艺术,也可以作舞台演出节目。 在往期的龙贯山草龙舞台演出上,男穿稻草短裤,动作粗狂豪放,女着绿色树叶裙,显得婀娜,小孩挂着红色肚兜,穿梭其间,十分可爱。在锣鼓伴奏下,5条龙在操场场中飞舞,“龙夺宝”、“龙翻滚”、“龙砌塔”,表演者神采飞扬,令观赏者啧啧不断。 巍巍龙贯山,山青水秀,茂林修竹,荫荫蔽日;溪流淙淙,长流不绝,养育了勤劳的天兴人民。长期以来,龙贯山一带是靠天吃饭,当地群众用稻草扎龙祈雨,以求风调雨顺。这也许就是“天兴”的来历吧。 龙贯山草龙又称“草把把”、“草疙瘩”。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立国后,当地农民将稻草扎制成一条条栩栩如生的草龙,在龙贯山上舞动狂欢,以示庆贺,并成为当地一大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草把龙又逐渐演变成板凳龙、火龙、彩龙等。最终形成了蜚声中外的雨坛彩龙。但在多种龙同场表演时,为表尊敬,均让草龙先行,所以人们又称草龙为母龙。 天兴镇龙贯山草龙在表演中有固定的表演套路。一般表演套路有:龙出洞、龙戏水、龙洗澡、龙过江、龙穿花、龙闹海、龙绞柱、龙摆尾、龙戏浪、龙翻身、龙脱壳、龙扭腰、龙交头、龙滚沙等16种基本套路。表演舞蹈的基本步伐有“十字步”、“碎步”、“垫步”、“弓箭步”等。 在演出时一般可以3条、5条、7条、9条等以单数为主,每条草龙一般有2、3、5人等参加表演,有时也可以根据场地、表演对象选择以更多的草龙和更多的人参加表演以烘托气氛。乐器伴奏有锣、鼓、钹、碰铃等,同样可以根据表演场地、表演对象增加其它演奏乐器。 在表演前和表演后,“龙头儿”要对表演对象或观众念吉利语,俗称“四言八句”。念吉利语时,有的草龙由“龙头儿”单念,也可以由伴奏的乐师念,有时参加表演的一起念,气氛更加热烈。草龙表演完后,还要给主人辞行,说念祝福类吉利语,主人才付给表演者红包,或留草龙表演者用餐。 天兴草龙虽不及雨坛彩龙出名,但也是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大风车》、《探索与发现》栏目。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天兴龙贯山草龙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高度和谐。它的核心是龙与人,乐与人的高度和谐,构成了草龙的表演风格的高度统一。它来源于生活,是劳动群众自己生活的表现,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憧憬,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着极大的娱乐性,趣味性和教化性。 天兴镇龙贯山草龙的发展过程见证了人民的生活历程,体现了人们团结奋进、渴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研究泸县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进程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它表演独特,老幼皆宜,场面热烈,一条草龙可以热闹一个村,红火一个镇,沸腾一个城,同时还能为提高泸县在全省、全国的知明度,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泸县大小事、新鲜事 尽在龙城那点事 龙城那点事泸县网旗下知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10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探访中和闹元宵丨张汉茂与龙共舞做民间手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