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4.html

语文要素的解读比文本的解读更具有挑战性,它需要涉及哲学、心理学、语文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也只有将语文要素解读好,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单元教学。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想什么;第二,怎么想;第三,想得怎样。

第一个问题,想什么?

我们可以从课文与语文园地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当然,我们还可以纵览、回顾整套教材中对“想开去”的安排。

想画面——

《草原》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想想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丁香结》课后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写法——《草原》课后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李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想情感——《草原》课后习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想思考——

《丁香结》课后习题: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怎么想?

《语文园地》中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有这样两个方法: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人生思考、象征意义等)。第一个方法的策略性比较强;第二个方法的策略省不是很强,似乎是用内容在解释方法。

怎么想?到底有哪些方法?

1.把文字想象成一幅(或一幅又一幅的画)

2.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领悟作者的思考

4.思考表达的妙处

5.联系生活实践想

这样一梳理,似乎又重新回到语文学习最本源的几个话题了。如果更深一层地探讨,怎样把文字想象成一幅(或一幅又一幅的画)?追问到这里,似乎又有些穷尽了,需要根据具体案例进行探究了。事实上,“怎么想”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操作是最难的,因为就经验的生长而言,学生就是缺少这一部分经验。语文学习,关键的内核在这里。

第三个问题:想得怎样?

这就是评判“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落实的效果。

判断效果,可以依据内容层面展开。

画面?

情感?

意义?

表达?

这四个层面,如何制定一个层级而上的标准?留给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地思考与完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l/1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