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你知道吗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pf/a_7107858.html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亦称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日本、韩国和越南等邻国。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皓月当空,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民间多于此夜阖家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人民群众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一说是始于元末,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蒙元,然而面对朝廷官兵的严格搜查,想要互相联络和传递消息相当地困难。当时有一位智慧的军师想出了好办法,他们用面粉制作了非常大的圆饼状糕点,然后将写着”八月十五起义“这条关键信息的纸条隐秘的藏在了糕点之中,很快消息便传递出去,最终人民的反抗取得了胜利。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朱元璋登基后下诏,全体将士们都可以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休沐回家,和亲人们团圆,并且还专门制作了当时用来传递消息的糕点即月饼赏赐给他们。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这些美好的传说,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凝练出的伟大文明成就,值得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l/10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习俗布依族ldquo草龙扫寨r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