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即将到来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经典诗词,如同朗月一样照亮人心。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乏对“团圆”的追求,而月亮,就是最能代表团圆的象征物。中秋的一轮皓月,千百年来,照在历史的长空,照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上。

1

中秋月乃“丰收”月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科学上并不存在“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说法,为什么中秋月会成为一种特别文化符号,进而成为一个传统节日?“庄稼成熟曰秋”,不妨先理解这个“秋”字。对于古人来说,丰收为要。有专家考证,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中秋又是农历八月中间的一天,这是具有丰收意义的一个时点。因此,自古以来,中秋有着丰收的意义,中秋习俗里有不少都与丰收有关。“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用新鲜的时令果品祭月并在祭后食用是常见的做法,既是对月亮表达敬意,也是尝新,同时也寄寓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中秋祭月

柳州在线山西一带,人们精选嫩黄豆角连皮煮熟作为供品,以其色金黄喻金秋。上海人家多供菱、藕、石榴、柿子等四色鲜果,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人们也用时鲜的瓜果馈赠亲朋好友,包含分享劳动果实、共庆丰收之意。我国南方还有中秋舞龙的习俗,比如在浙江开化县苏庄镇,人们用新鲜稻草扎制草龙,在田间舞动,既是对一年好收成的庆祝,也是对来年获得更大丰收的祈盼。

2

月亮象征着贞洁、爱与美

中秋赏月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我国古人的观念中,月是水的结晶,水是月的灵魂,是贞洁纯净的象征,是美的化身。因此,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有美人似月、月下佳人的意向。《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韦庄:“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异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月与美人是一对最佳CP,皓月当空,如同美人明眸皓齿;烟月迷蒙,好似美人忧愁婉转。月下美人

站酷月亮还象征着爱,我国古代爱神、媒婆被称为月下老人;情人相会也会选择花前月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元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3月亮象征着永恒观海听涛

昵图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盈月亏已是人间常态,但人们还是把美好的向往寄托于月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感旧》)春江花月夜

图虫天地广博,宇宙无穷,而人只是沧海一粟。与时间的永恒比起来,人的一生只是转瞬。正因为月亮被赋予了这种文化内涵,它又有很多的别称: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白居易《中秋月》:“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银蟾”指月亮。国人赏月、钟情月、叹咏月,在于它的品格。月不会有灼人的光华,清高且低调。中秋月

图虫月本无情,正是人的有情,赋予了它或喜或忧、或聚或别的丰满形象。透过中国古典月文化,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如同中国的水墨丹青一样,含蓄、清逸、淡远、空灵……这个中秋节,去静心赏次月吧~资料来源:1.杨平.在“丰收”与“团圆”里品读中秋月[N].扬州日报,-09-25().2.环球网:中秋节的团圆和丰收意蕴3.百度文库:诗意的月亮——漫谈中国月文化整理丨魏治朋编辑丨魏治朋审核丨李一宁本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yf/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