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形象大使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95.html
我从合肥出来就直接去了苏州,到当时的苏州基建材料公司工作,实习一个星期后就转正独立工作,我迅速地从一个文科生立刻转变为一个理工男了。还记得初次报到的时候,老领导打量了我瘦弱的身材和眼镜,还直白担心我干不下来呢!那年夏天,我们办公室前面有一棵六层楼高的雪松,旁边下水道窨井里,天天晚上吵的震天响,现在想来肯定是一只硕大的田鸡。下水道的玩意,一是环境太糟糕,二是“坐井观天”,我想就是再肥大也是不能吃的。直到我离开公司去参加筹建新的公司,它的声音帮我度过来到苏州的几个夏天。要说可以吃的最干净的蛙类,什么水鸡、田鸡、牛蛙等,都不如我们皖南山区的石鸡!如果说水鸡是“浪里白条”,田鸡就是“混江龙”,而石鸡,是那高山流水的“入云龙”。*标题诗句出自于我最喜欢的刘伯温所写,深山瀑布水流湍急,其飞溅的山泉溪流就如同雨水一般自上而下,甚合意境。石鸡是恐龙时代的动物,对环境要求尤其水质要求极高。古人早就知道石鸡营养丰富,尊为八珍之一;直到现在想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都比较困难。究其原因,还是石鸡对水质要求极高。现在要想养殖的好,那必须引采山泉水方能养殖成功,水源应以山溪水、冷泉水为主。石鸡,应该叫做石蛙,学名棘胸蛙(我们下面就简称石鸡),古称山蛤,又名石蛤、石冻、石鳞、石虾蟆、石坑蛙、石乱、石鳞、石蹦,木槐(川南)等,由于其性好坐于岩石,在湖北一带,另称为“坐鱼”。它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山区和越南(北部),要求山清水秀无污染;它们喜欢在海拔~m山溪清澈的流动山泉水中和岩边生活。白昼多隐藏于石缝或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或石块间。鸣声为“咕咕咕或嘟嘟嘟”。石鸡以4~11月为活动季节,这也是它们的捕食季节,尤以6~8月晚上为捕食高峰期。其食性广,食量大。捕食对象有大黑蝉、蚱蜢、蝗虫等以及其他昆虫,还捕食马陆、溪蟹、蜈蚣、小蛙等;石鸡还能捕食蝗虫、金龟子、天牛、蝉、松毛虫等害虫,也捕食有益动物,如蚯蚓、泽陆蛙蝌蚪等,但捕食对象以有害动物为主,其有益系数为47%。它能大量捕食林、农业害虫,对农业和林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时节,水温高于12℃时才会开始活动。石鸡体大粗壮,个别体长可达15cm。它的体形近似于田鸡。其皮薄软滑,呈乌褐色,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中医认为石鸡味甘性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清火明目、清热解毒和滋补强身的功效。早在《太平广记》上即记载:“南方又有水族,状如蛙,其形尤恶,土人呼为蛤。为,食之,味美如鹧鸪,及治男子劳虚。”《本草纲目》中“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载“石蛙有滋阴强壮,清凉解毒,补阴亏,驱痨瘦,化疮毒和兼补病后虚弱诸功效,其蝌蚪能乌发,卵子有明目之功效”。石鸡体内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高,谷氨酸含量达11.9%。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石鸡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正因为有这么高的食疗价值,才被称为古代八珍。“参、翅、骨、肚、窝、掌、蟆、筋”,其中的“蟆”指的就是石鸡。其所含的天然谷氨酸成分是很多动植物缺乏的。这个谷氨酸就是我们味精、鸡精的主要成分,不过我们吃的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而石鸡身体里的天然谷氨酸尤为珍贵。这也正是石鸡肉质奇鲜无比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做石鸡菜肴的同时,有很多大厨还要加味精、鸡精就显得多此一举了。我家里是没有味精、鸡精的,看过我的回味与平常做菜,也从来没有写过和加过。至鲜至美的食材,如果是靠人工合成的味精鸡精来调味,真的是暴敛天物!野生状态的石鸡,大多都生活在高山流水处。在那样的地方,无论是山泉水质的清澈干净,还是所含矿物质元素的丰富,石鸡相对其它食用蛙类是非常干净(寄生虫少,基本没有农药污染等),故石鸡做菜多不去皮,吃货、行家都会要求带皮烹调。其实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也是象形文化引申而出的一种“以形补形”的说法。比如男士们喜欢的各种大补食材,有时候只是形状比较相似而并没有作用而已。人们认为石鸡皮干净,经年累月的与石头碰撞、摩擦,造就了石鸡皮一种金刚不坏的感觉,所以人们认为吃石鸡皮补人的皮,可以使皮肤变好,甚至夏天可以不长痱子、疮等。*石鸡主要分布于徽、赣、浙、闽、两湖、两广和云南等地,历来被视为山珍美味,徽语区一般把它与石耳、石鱼并列,称为“庐山三石”、“黄山三石”。徽州石鸡乃黄山特产,以休宁县大阜瀛所产最为著名。石鸡盛产于南方山区,各个地方制作石鸡的方法有很多,有炸、熘、烧、炖、蒸、炒等手法。例如安徽的清蒸石鸡、花菇石鸡;江西的云雾石鸡、红爆石鸡、灯笼石鸡;湖北的鄂南石鸡、醋熘石鸡腿;云南的果仁炒石蹦,及福建的石鳞戏珠、香油石鳞腿等。石鸡腿尤为精华,南平的香炸石鳞,乃中国名菜之一。不过这些石鸡的菜品和做法我也都是从网络搜集而来,好多都是第一次听说;也许是因为徽菜为八大菜系之一,所以徽州石鸡随着旅游业发展而最具有代表性。越是鲜美的野味,越是做法简单!我认为石鸡也是如此,唯有红烧、清蒸、炖汤三种最佳。而现在市场上饭店对石鸡的做法,有的洋葱香菜什么的辅料太多喧宾夺主;有的做法太传统没有继承发展的新意;有的为了好看青红彩椒乱放容易串味;真正做得好的,原汁原味的,真的不多。清蒸石鸡,传统方法好则好矣,但是没有更好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时俱进。君不见,干锅牛蛙风靡一时之后,出来什么哥老官牛蛙火锅,实际上有没有吃头,大家都心知肚明,现代人很多的时候喜欢的是新奇的体验。一味抱着老传统,很可能最后只能走到黑。前几年夏天,随老婆公司旅行,我们去了一趟安吉,一家四口雨中登藏龙瀑布,一路攀爬,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瀑布的飞溅的泉水?在旁边湍急的溪流里,山岩上,我看到好多石鸡,大小都有,指给儿子们看,告诉他们是如何的味美。后来去了千岛湖游玩,朋友在此等候,吃到了最正宗的千岛湖鱼头,和清蒸石鸡。千岛湖鱼头自不必说,不过这清蒸火腿石鸡相对有点失败!千岛湖属于徽语区,文化基本也以徽州文化为主流,山高水好,石鸡作为高档菜式很正常。石鸡分量十足但不够肥美,火腿似是不够年份的袋装咸腿,而不是正宗的徽州刀板香或金华火腿,清蒸非蒸,汤非汤。所以,感觉有点怪怪的,加之朋友热情好客,不断劝酒,害我没法仔细品尝上述美食。甚是遗憾!*安吉山清水秀,为天目山余脉,与皖南广德相邻。上图是我在藏龙瀑布拍摄的小石鸡。藏龙瀑布位于天荒坪;自从被陈水扁曝光后,随着DF11/15系列导弹打击距离的提升,这个地方就不再是自96年台海危机以来对台第一线了,只能开发旅游区收回当初的巨额国防投资。下图是清蒸火腿木耳石鸡,火腿品相不太好,石鸡不够肥美。石鸡的做法,与优良的水族一样,如甲鱼,都适合与猪肉或者火腿共烧。一是相对于野味,猪肉更容易获取,可以增加份量适合人口众多的一家子而食;二是,猪肉的荤油及脂肪更能使石鸡的蛋白质释放出来,风味更佳。红烧或黄焖石鸡没有必要放各种各样的辅料,姜块爆香五花肉块出油,再下入石鸡碎块大火煸炒出肉炙感,好锁住石鸡肉里的水份,然后下秋油、米酒少许,加入适量水盖锅焖烧30分钟左右,收汁下少许盐即可。清炖石鸡,可以不用五花肉用仔排或猪瘦肉,煸炒片刻石鸡后,加入清水,煮沸之后中火煮30分钟即可。汤清底,肉鲜嫩,香气浓郁。清蒸石鸡,洗净剁碎的石鸡入汤碗,碗底不能有水,上铺刀板香或火腿薄片,加盖上笼清蒸30分钟。开盖,香气浓郁;品尝,原味不失。*清炖石鸡,必须用原汁原味的做法,才能衬托至鲜至美之味。如果用黄山石耳与石鸡清炖,实为大补之物,汤底清澈,肉甘鲜嫩,香气浓郁。

我觉得可以用广东那边啫啫(juejue)煲的做法,现在那边可以说“万物皆可啫啫”!石鸡带皮剁碎洗净沥干,砂锅下油爆香蒜姜块,不要用洋葱,虽然我很喜欢吃洋葱,但是做石鸡我觉得不应该用葱。啫啫煲的食材一般会事先调味腌制一番,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吃石鸡就要得他的原汁原味的鲜美。把石鸡铺在蒜姜上面,大火旺啫10至20分钟,锅盖淋上一两圈黄酒/米酒/啤酒蒸发即可,揭盖,撒上一小把香菜叶,一勺皖南黄豆闷酱或啫啫酱,趁着锅底沸腾的底油不断搅拌即可,用镬气烘出味来。我想,“石鸡啫啫煲”肯定非常好吃,那皮肯定Q弹十足,有机会我要亲自做一做。

*我喜欢吃啫啫煲,因为它烟火气十足,用高温锁住食材的水份,快速翻炒使其受热均匀,能够保证口感鲜嫩。上面用的是啫啫牛蛙的图片示意。

让我回味最深的,吃到满意石鸡菜品的地方,不是在老家,也不是黄山那边,而是在苏州吴中。在那边工作的那段岁月,买房、结婚、生儿、工作变动等等。工作之余我最喜欢去一家绩溪人开的“黄山一楼”坐坐,饭店不大,在吴中商城里面,味道却是正宗徽州口味。最爱他家的笋干腊肉煲和黄焖石鸡,那时候一份黄焖石鸡80元,非常不便宜,我也是偶尔去打打牙祭。石鸡宰杀洗净,姜片入油锅爆香,带皮石鸡下入爆炒片刻,少许水、料酒、秋油,喜欢带点辣的切一只干红尖椒即可,上盖中火焖烧20分钟上桌,开盖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有一段时间公司安排我现场协调重要工地,我也不喜欢和工地上的人吃吃喝喝。最喜欢深夜从工地回来,到黄山一楼,点一份黄焖石鸡,吃俩碗米饭,人生有时候不过如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f/10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