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说得是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运输,从而滋养全身。

一旦脾胃虚弱,就会使身体的营养输送出现问题,进而出现有气无力、思维迟钝、消化不良等问题。

而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许多人的饮食和作息方面都有问题。就导致了很多人出现了脾胃两虚而不自知。

脾胃虚不虚,看脸就知道

判断自己是否是脾胃虚弱,有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脸。

脾胃虚的人脸色都不好,常常表现为发黄发暗,没血色和光泽,脸上肉松弛。

虚症重的人,舌苔还会变白或变红。

如果你还伴有精力差、困倦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或虚胖、大便溏稀、食欲不振、口干等情况,一定是脾胃虚弱无疑。其中胃虚严重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问题。

脾胃虚弱调理方法

在古代医论著作《医原》上就谈到:“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就是说脾一旦有毛病,身体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而脾虚和胃虚往往互相累及,这也是要同时调理脾胃的原因。

区分治疗:

●脾胃阳虚(胃寒)

脾胃阳虚与胃寒密切相关,多是由脾胃气虚继续发展,或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泻下药,损伤脾胃之阳气所致。

主症:饮食减少,口泛清水,腹中冷痛,四肢偏凉,腹泻。妇女白带清稀,小腹冷痛。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

治方:

原料:小米g、儿茶00克(儿茶是一种中药,药店都有卖)

做法:将小米炒焦后与儿茶研成细粉,每日早晚空腹服5克,坚持每天调理。

注意小米一定要炒焦,这样才有利于驱寒除湿。这个方法适用于脾胃阳虚,胃寒胃酸过多的人。

●脾胃阴虚

多因热病之后津液损伤所致。

主症:口燥咽干,不思饮食,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胃。

治方:

莲子芡实粥

食材准备:莲子(去心)00g、芡实00g、沙参0g、红枣枸杞若干、大米50g

做法:将所有食材都洗净,然后将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样是用小火慢慢熬煮,待粥成时加入少量的盐调味即可。

推荐原因:莲子和芡实能够补脾止泻,若脾胃虚弱拉肚子可以食用莲子芡实粥。

健脾益胃、祛寒湿还有一个外用“万应方”

这副祛湿药方早在千年前就有记载,晋代人葛洪在《抱朴子》中就详细的记载了:“初得之艾、花椒、龙眼,可润脾,轻身健体。”

因此这副房艾脐贴也被称为是「万病方」,非常适合阳虚、虚寒体质、脾胃虚弱的人。

注:葛洪是道医,半生痴迷于炼丹制药,尤其在养生术上取得了较大成果,被称为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之一。

突破敢于创新,在经典配方(莆田桂圆、汉源花椒、伏牛山野生艾)的基础上添加了丁香、桂皮、荜拨、干姜、白芷,更适合夏天来去湿气养脾肺。

▲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

桂皮: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益肝肾,除湿痹,用于腹冷胸痛,呕吐噎隔,风湿痹痛,跌损瘀滞,血痢肠风等。

荜拨:祛风、散寒、镇痛、消肿,温中散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酸水,鼻渊牙痛等。

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白芷: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

祛湿的根本在于脾,脾负责运行体内水湿;这样五种药材,能利用草药成分温养脾,使得体内能自行健康的运转水湿。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了解养生知识!谢谢!

精彩内容

免费领取价值元中医技术教学视频(观看教程)

中医不用考医师资格证了(快转发)

敲打大腿,就能治腰疼腿痛肩颈痛,太厉害了!

长按或扫码进入中医经典群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f/1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