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08/144576.html

12月14日,农民日报05版刊发报道《浙江淳安赤川口村:“草龙”变“金龙”,托起共富梦》

记者 朱海洋

“这条‘草龙’真的变成了‘金龙’。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好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新文章。”一见到记者,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赤川口村的党支部书记余文斗便开门见山,报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两个数字,“自村里推出草龙研学旅游基地以来,已接待多批次青少年学生团队,旅游收入累计20万元。这才刚开始,未来前景好着哩!”

草龙在赤川口村已有近年历史,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村民余积新是第八代草龙非遗传承人,从13岁开始,便跟在父亲身旁编扎草龙。经过他的努力,年,草龙从淳安县走到西博会的舞台上,这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从那之后,汾口草龙表演成为西博会表演的必备节目之一,赤川口村也因此闻名。

过去,赤川口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就是靠着这条草龙,才摘去了“帽子”。年,村里接到一个大单子——4条草龙,两大两小,大的18米长,小的9米长,仅稻草原料就需要多公斤,这个任务自然就交到了余积新手上。

编扎一条草龙总共有70多道工序,其中,最耗工夫的是编缝合龙身用的辫子,1条大约需要一天一夜,而每条龙有25条这样的辫子。那一阵,余积新和妻子余彩霞几乎一刻也没闲着,从早上7点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才休息。

他们的辛苦换来了不菲的收益,四条草龙卖给了千岛湖啤酒小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6万元。舞龙队还到丽水景宁、建德、千岛湖骑龙巷等多地演出表演,演出收入25万余元,靠草龙就解决了赤川口村全年的消薄增收任务。

余文斗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就盯牢“党建+文旅”这篇文章,为研学旅行基地配备了专职讲解员,围绕草龙文化传承,设置了文化解读、编制体验等主线课程和体验活动,还不断改良编织技术,打造了一系列草编工艺品。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自个儿富,赤川口村还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模式,在镇里的支持下,由余氏家厅、汪氏家厅、龙门塔、余四山墓等4个省级文保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串起了一条乡村旅游观光精品线。此外,以草龙、根雕、圣旨等传统文化为原型,几个村还联合开发文创产品,形成产业链。今年,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汾口镇成功举办全县首届非遗国风集活动,以数字化创新赋能非遗IP产业,仅活动当天成交额就突破万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f/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