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月饼由来传说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月饼.月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中秋传说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许愿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所以,中秋节可以许愿变漂亮哦!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据说很灵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花好月圆过中秋!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学纷享今天你学纷享了吗?速速入驻,更多功能,更多精彩!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指点江山盘点中国105个城市的招牌菜
- 下一篇文章: 涨姿势中秋节竟是这样来的一起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