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除了剪发还要吃爆米花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打好囤,备好梯,丰衣足食无忧愁。 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 ...... 上面的这些民谣你都听过吗?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抬头,在这一天里,尤其是乡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碌着,人们也赶着好节庆,剪头发、打房梁...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又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时称为「挑菜节」。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在来年里能够打丰收,顺顺利利。 大约从唐朝开始,人们就有了过二月二的习俗,但那时还不叫「龙抬头」,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迎富贵」,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也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那你知道龙抬头是怎么来的吗?关于龙抬头的说法呀,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中就有一个有意思的民间传说是这么讲的: 故事简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间降雨都是龙王掌控,但每次降雨都必须是玉皇大帝下旨。 有一次,玉皇大帝因为贪杯,多喝了几杯,结果醉了一天一夜。大家都知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这就把龙王给急坏了,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枯萎,百姓们痛苦不堪。 最后,他擅自为老百姓施法降雨。于是,百姓们得救了,可龙王自己因为擅自降雨被玉皇大帝压在了山下,玉皇大帝下旨称只有金豆开花,龙王才可出山。 后来,玉皇大帝知道真相,但又碍于颜面,就派太白金星下界帮助百姓用爆米花解开了「金豆开花」的难题。最终,誓言被破,龙王自由了。于是,后世就将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 你知道为什么爆米花解开了「金豆开花」的难题吗?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除此之外,龙抬头还有啥习俗? 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 开笔写字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围仓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 虫害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而现在的习俗大部分地区就只剩下一个 那就是 剪!头!发! 最后,祝大家今年都能有个好彩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1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月初二龙抬头安徽黄山村民舞稻草龙
- 下一篇文章: 二月初二龙抬头安徽黄山村民舞稻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