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江山——沐川,尽管两地相隔多公里,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互派交流”拉近了距离。以“江山所能”补“沐川所需”,江山市医疗技术骨干以“医者仁心”的初心使命,医院上演了一幕幕“传帮带”的生动画卷。“李医生,有病人要抢救。”……11月10日凌晨2点,医院重症医学科,随着一名护士发出紧急“信号”,45岁的江山市援沐医生李志医院,换好衣服,与医护人员一道直奔急救室抢救患者,给氧、吸痰、气管插管、静脉穿插、升压药……一系列抢救下来,病人转危为安,此时,窗外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李志勇脸上约显倦容。今年10月13日,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主任医师李志医院(医院),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对口支援工作。“时间很短,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可以将江山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留在沐川,医院诊疗技术水平。”从初来时的“不适应”,沐川饮食“吃不惯”,仅一个星期,李志勇已经快速适应了沐川的生活。每天8点不到,李志勇准时来到科室,穿上绿大褂进入ICU,开始一天的日常查房,从检查病人到病例分析,从科室病人处理到全院会诊,从技术指导到实践操作培训,李志勇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于李志勇来说,不管是江山的患者,还是沐川的病人,他都一视同仁,对待患者严谨细致,对待家属热情和蔼,给予患者和家属最深切的关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以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让ICU获得“新生”。“医院重症医学科于年已经建成,而且基础设备比较好,呼吸机这些都有,具备科室运行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人员和技术缺乏,重症室处于‘停工’状态。”这是李志勇到医院后的第一印象。于是建议医院开展ICU学科培训,加强团队建设,推广江山的规范化诊疗流程,让ICU运行起来,这一提议与医院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运行过程中,李志勇知无不言,倾力相授,向同事们传授重症病人的收治流程,呼吸机等设备的操作要领,加强院感和护理培训,使医院ICU快速进入良性运转。今年10月18日,医院ICU重启投运,共设7张床位,配备3名医生,8名护士。李志勇至此开启了“奔忙”模式,ICU投运25天之内,抢救了14名危重患者。永福镇万寿村67岁的彭大爷是一名脑出血患者,送至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经过内科急诊处理,彭大爷仍没有脱离危险,血压高,出血量大,需进入ICU抢救治疗。经过李志勇的精心诊疗,彭大爷度过了危险期,生命体征平稳后出院。“如果是以前,这样的患者医院,最近的有80多公里的路程,危重患者是经不起颠簸的,有的送到半路就不幸去世。”“ICU是病人生命的最后一道守护线,不管是开展大型手术还是收治危重病人,ICU都是最后一道屏障,重启ICU对医院自身的业务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李志勇感受到,医院并不缺设备,缺的是医技人才,只有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岗位实训,提高诊疗水平,才能挽救危重患者,给他们带去生的希望。“危重患者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应急救治要遵循因人施策,这是从书上学不到的。”医院ICU工作人员称,江山市援沐医生的到来令大家收获很大。“ICU的建成和逐步完善,标志着医院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李志勇说。如今,科室已经可以运用医疗设备和现代诊疗技术,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危重患者打开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12点之前不睡觉,两三点还在抢救患者,凌晨五六点晨曦初露时走出急救室,上午到病房查房,下午作医技辅导,这是李志勇日常工作的常态。他说:“一个半月的时间很短,作为江山‘援沐’医生,带动一个科室,成熟一个团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ICU队伍,同时普及一些理念和抢救方法,补齐人才短板,医院综合救治水平,这是我‘援沐’的的初心。”往期回顾

?沐川:组织收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

?赖俊来沐调研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沐川秋季文旅惠民活动周系列活动好多“菜”,市民尽享文化盛宴!

?消防技能大比拼各展技艺亮风采

?之绿“享”体验

编辑:周敏

校对:周敏

审核:李维富

副监制:李娇郑刚

监制:唐伟

图文来源:沐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崔前东

草龙故里生态沐川

l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