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习俗篇

拜月

民俗专家萧放说,拜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宋代以后开始流行,至于具体的仪式,一般是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在家里或者户外摆上“月神”牌位,然后放好瓜果梨桃、月饼等供品,然后进行叩拜,祈求福佑。

“那个时候,男女拜月的愿望不一样。男子一般希望科举考试能取得好功名,女子则希望能够拥有美丽容颜。”萧放说,随着习俗演变,明清以后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敦煌月牙泉小镇拜月活动现场

观潮

古时候,在浙江一带,观潮算得上是中秋时的一件盛事。据说,“中秋观潮”早在枚乘的《七发》中已有所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创作的《八月十五看潮》诗中也写道:“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可知此风俗由来以久。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人们对此并未满足,便有了“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广东、香港等地,人们制作不同形状的灯竖起于高杆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

我国饮用桂花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传说中的月中玉兔被称为“太阴君”,民间管它叫“玉兔儿爷”。兔儿爷原本是人们祭月的对象,由泥塑成,外型如人端坐一般。从清代开始,兔儿爷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玩具。

舞火龙

舞火龙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代表地是香港,据说可趋吉避凶。

美食篇

中秋时节,除了月饼,各地也有不同的中秋美食。

糍粑

八月中秋舂糍粑。糍粑是川渝地方的一种为中秋佳节制作的食品,主要原料是糯米,因为要用木棍杵打,俗称“打糍粑”。

麦箭

山东即墨中秋节吃“麦箭”。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这种滋味让人神往。

芋头/芋艿

广东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毛豆

江浙一带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中秋节吃梨意思是把要把“分离”吃掉,表示永远团圆不分离的意思。而且中秋节前后正是梨上市的季节。

糯米莲藕

中秋食藕,是寄团圆之意。以糯米填充莲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意喻甜甜蜜蜜。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团圆馍

在北方很多地方,有一种中秋节的饮食和月饼的地位可说是相同的,那就是团圆馍,意味着团圆。团圆馍一共有两层,一层是顶一层是底,中间则夹有香香的芝麻,味道香,口感脆。

天气预报

预计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6到27度,

最低温度19度到20度。

中秋佳节,

大家最为关心的是今天晚上能否看到八月十五的月亮。

很可惜的是,

白天阴沉沉的天气会一直持续到晚上,

部分地区还会伴有小阵雨,

体感有些偏凉。

明天我市继续阴到多云的天气,

明天晚上见到月亮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而从后天开始,

我市天气逐渐转多云,

白天气温逐渐回升,

早晚凉爽依旧,

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马上到来。

猜你喜欢

小龚来了

霞山:群山中的古宅回忆里的繁荣

衢州商务

三衢电商姜方强:敢为人先探索电商新零售模式

增加六趟!衢州人国庆火车出行看这里!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衢州经视

来源:衢州气象衢州经视央视新闻

图文编辑:郑门营

更多精彩,敬请







































中科白癜风
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