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龙梦初醒风雨顺,天气渐暖正早
二月二,龙抬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沉睡了一个寒冬的龙仿佛已经准备好昂首挺胸,腾飞万里,真正的春天到了…… 蛰龙抬头 古代民间皆传,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升天的日子。远古时代的人们虔诚地信奉着这是“龙”带来的福祉,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地位显赫的神物,也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从古至今,龙都是中华民族信仰的具有神话色彩的图腾。 这一天,也是我们炎黄子孙一年中与龙走得最近的一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传承着中华龙行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对神州大地无私馈赠的感恩,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在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中描绘着新一年的愿景。 春龙踏青 二月初二有着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那时,居住在长安的人们为了暂时抽离出城中繁盛热闹的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享受一番清新淡然的田园风光,孩童们手拿用树枝窗纸糊成的风车追逐嬉戏,妇女们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城中生活已如此丰富溢彩,那么避之而择野游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到田间走一走散散步,既恢复体能、又陶冶性情。其次是农田劳务。春游时在乡村田间挖野菜的民俗,可借此除去田地里丛生的杂草。再而是饮食习俗。春季麦田里的荠菜、茼蒿等,都是营养丰富,清肝明目的绝佳野味。 鳞龙觅食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例: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将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日常的饮食上。 除了日常的米面食材,许多地区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喜剃龙头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孩童们是“剃喜头”,保佑身体健康,长大成人后出人头地。大人们是“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盼望好运降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 另外,相信各位也从小都对在我国民间从古流传至今的“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皆有所耳闻,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整个正月都不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据民俗学家称,“剃头死舅舅”实为讹传,毫无文化依据,“死舅”其实也是“思旧”的变音。 龙舞升平 中国在“二月二”这天还有许多庆典习俗。祭祀龙神的习俗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在这天清晨每家每户都提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归家后即点灯、烧香、上供。寓意着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以此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恰逢大吉的年份,老百姓常会几家合伙编制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在街上张旗喧鼓,舞龙庆祝,期待新的一年在龙的庇护下丰收满溢。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愿大家新春之际鸿运当头,在春意盎然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11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月初二龙抬头安徽黄山村民舞稻草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