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511.html

楚天都市报9月4日讯(记者陈咏通讯员仙宣)今天,中国(武汉)防疫经验交流会暨武汉国际防疫物资交易博览会在汉召开,仙桃市多家防护用品企业参展。

当今春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大家居家坚守的时候,仙桃的企业们却纷纷开工了。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仙桃市顶住压力、拼尽全力,每天向省防控指挥部提交医用防护服5万件、口罩万片,防护用品占全省供应总量的80%,在疫情防控面前,展现了仙桃担当。

仙桃无纺布企业在赶制防护物资

立军令状,跑出保供加速度

1月24日除夕,一个万家团聚的时刻。

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企业老板却接到复工的紧急通知,为一线医护人员造“铠甲”。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成员之一,仙桃的疫情防控面向两个“战场”,经受双重考验:除了正面抗击疫情,还得组织复工复产、开足马力供应医用物资。

“确保日产量在1月29日达到1.2万件、2月3日达到3万件。”仙桃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

仙桃市虽然盛产无纺布,但能够全流程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厂家很少,有的企业只能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然而,当时全国特别是武汉缺口那么大,仙桃市委书记周志红话语坚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疫情面前,我们没有退路,只有使命和担当。”

国有征召慷慨行。彭场拓盈、誉诚、裕民、富仕达、泰晨、泰威6家企业率先复工复产,承诺“省里的任务,我们‘滚钉板’也要完成,一件不少!”

市领导、镇里的班子成员纷纷驻企,帮助解决企业原材料、资金、设备、人员、出行、防疫等问题,以战时速效保要素供给,让企业释放产能。没有贴条工,就到处打电话邀请,开出三倍工资,派出专车去外省接,同时组织培训本地新员工;贴条机不够,通过多方努力,从广东江门等地迅速采购。

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步步成为现实。8日深夜,仙桃这座小城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达到3万件,终于兑现了向省政府立下的“军令状”。

“仙桃几乎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驻守裕民公司的彭场镇党委书记胡常伟说。

奇迹在继续。2月26日起,以彭场6家防护服生产企业为主的“兵工厂”,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送医用防护服5万套。3月1日,仙桃市80%的无纺布制品及配套企业复工复产;3月17日,彭场镇9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实现稳定日产量5万件。

3月初以来,全球疫情持续升级,多国口罩等防疫物资匮乏。这些无纺布企业来不及喘口气,又开始承接韩国、德国、意大利等21个国家的订单。1-7月,全市无纺布企业完成出口.5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6.3%,其中7月出口同比增长.3%。

关键时刻,彰显责任与担当

一串串给力的数字,记录着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战果,彰显着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的责任与担当,而这背后,更是一个个仙桃企业、一个个仙桃人在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

誉诚公司老板周利荣,打飞的从三亚返回,按照国家规定给付三倍工资的同时,购买了10万个口罩分发给员工,还安排厨房准备营养餐。

拓盈公司老板刘开宇,除夕夜紧急联系原材料供应,恳请员工返厂,忙得团年饭都顾不上吃。

富仕达公司为每位返岗工人发放元开工红包,一线工人、企业懂技术管理人员一一上机,从一线工人到管理人员近70人全部到岗。

誉诚是一家专业生产一次性无纺布制品的企业,疫情骤然来袭,总经理周利荣把企业扩规提上议程,投资1.5亿元,新建具备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产品的净化车间及微生物检验室,减轻人们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为了达到全市日供3万件的目标,周利荣连同其他企业组建了仙桃市无纺布企业联盟,把生产标准及生产技术无偿分享给联盟企业。

周利荣将多平方米的仓库改成生产车间,现场办公,与企业员工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足马力、争分夺秒满负荷生产。

“医生、护士们都在一线拼命,我们也得把自己逼狠一点,做得快些,再快些。”周利荣说,企业要原料、设备、人手,各个职能部门大力解决,为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多一份担当,多一件战袍。疫情期间,周利荣带领着她的同事们,为全省供应46万多件医用防护服。

抢抓机遇,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非织造布产业作为仙桃市支柱产业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全省、服务全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1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