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醉美湖北宣传片(云图航拍)

提及九头鸟,很自然联想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谚语。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什么特殊关系?

“九头鸟”源于古老神话传说,并屡见记载。

南朝梁萧统撰《昭明文选》收录东晋郭璞《江赋》云:“若乃龙鲤一角,奇鶬(鸧cāng)九头。”唐代李善注引汉代刘騊駼《玄根赋》:“一足之夔,九头之鶬。”这是有关“九头鸟”传说的雏形;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编纂《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唐代丘悦《三国典略》说:“南北朝时南齐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这是“九头鸟”最早的文字记载。

据说“九头鸟”源于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但九头鸟在汉代后逐渐由神沦落为妖鸟。这从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所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开始的,后来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段成式《酋阳杂俎》、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诸书的记述渲染而广为人知。

更多的时候,“九头鸟”记为鬼车鸟。明张自烈撰《正字通》记载:鷌鹀,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鷙,大者翼广许,昼盲夜暸虔,见火光辄堕。因古汉语中“九”“鬼”同音,“九头鸟”讹变成“鬼头鸟”(或“鬼车鸟”),因此声名渐受连累,并被认定为妖鸟或不祥之物。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亦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载: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唐代陆长源《辨疑志》载:春二三月寒食之际,夜阴微雨,天色晦冥,即有鸟声轧轧然。度于庭下,家人更相惶怖,呼为九头鸟载鬼过。兼以此鸟曾经闭门碾断一头,至今血滴,若落人家,皆为灾咎,递拥门作犬吠以恐之,责其速过。

唐末(五代)韩鄂(一作韩谔)《四时纂要》载:正月初七夜,鬼鸟过行人家,槌床、打户、技狗耳、灭灯以禳之。鬼鸟,九头虫也,其血或羽毛落人家,凶。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载: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dòu,脖子)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一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而动,亦有所向不同,更相争拗,用力竞进而翅翮伤折者。

这当然只是传闻。

不仅如此,还有人声称见过九头鸟。

明朝邝露在广西鬼门关(又称桂门关。今广西北流县)就见到过“九头鸟”,只不过是个母的。原来这种鸟,公的才是九个头一个身子,母的是一个身子,九条尾巴。(见邝露《赤雅》)年陕西西安长安区发现了曾任西汉宰相(大司马)张安世夫人墓,该墓发掘出土了一件带“九头鸟”纹饰的瓷罐。罐高32.4厘米,最大腹径18厘米,外表有一层落灰釉,略呈豆绿色。瓷罐上腹部以抽象技法绘有一圈鸟头,共有九个,造型优美简洁。

“九头鸟”到底是什么鸟?九头鸟应是和枭、鸮(xiāo)是一类动物。鸮因其头部似猫,故俗称“猫头鹰”。而猫头鹰正好长了一张鬼模鬼样的脸。很有可能“九头鸟”是猫头鹰的一个变种。

至于“九头鸟”与湖北挂上钩呢?源于余远谋所作的《九头鸟歌》云:“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谁将此鸟比鄂人?齐东野语无稽考。我在乡贤口得之,从头说与君知道……只有鄂人张居正,忧君忧国心如捣,隆庆年间初入阁,有心尽把污尘扫。……为此与人结怨多,被人咒诅九头鸟。”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曾为内阁首辅。万历年间主持变法,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图富国强兵,但同时也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和许多人结下了“梁子”。他们无奈之极,便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一语诅咒张居正,以泄私愤。自此以后,这句话便慢慢流传开来,“以九头鸟比喻奸诈狡猾的人”(见《辞源》)。久而久之,“九头鸟”便成为湖北人的戏称或代名词了。

彭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yl/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