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能馥,织女姐略有修改

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7分钟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私信

1.中国是手工打结方法创始者之一

艺毯包括地毯、壁毯、炕毯、蒙古包毯、拜佛垫、座垫、靠背、马韂、驼韂等品种。这些织物,过去统称为“地毯”。本文主要指具有艺术性的,用手工打结法织成栽绒的种类。

中国人一向居住防潮防寒性能好的砖木结构住宅,使用艺毯并不普遍。古代西方人的住宅是石材建筑,多使用地毯壁毯保温防潮。因此,过去有些人以为地毯栽绒栓结的技术是外来的。

自从看到新疆乌鲁木齐出土的汉代人头马身像缂毛和树叶纹缂毛座垫及双面栽绒的艺毯残片,才注意到专家们曾提到中国人首创地毯栓扣方法的说法,证以汉代考古实物之精美程度,得知中国人确实是地毯栓扣方法的创始者之一。

中国古代艺毯一般以麻和棉线作底组织经纬,以羊毛和蚕丝栽绒。新疆出土汉至北朝的地毯均以羊毛栽绒。唐代白居易《红线毯》诗吟咏的则是宣州生产的巨型铺殿丝毯。唐代太原生产的羊毛地毯也很著名。

十三世纪,元大都附近的毡罽生产大为发展,《大元毡罽工物记》记载的毡罽名目有七、八十种之多。到明、清时期,由于商品性艺毯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地区的艺毯风格流派,它们各以独特的地方风格,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2.北京艺毯

北京是元明清的都城。艺毯最初受内蒙艺毯风格的影响,作坊分布在河北蓟县一代,即所谓“燕北艺毯”;清中期后又称“东陵艺毯”。其工匠不用画稿,凭祖传经验进行编织。清初各地向朝廷进贡珍贵艺毯,交敬事房发交各处铺用。皇帝也授意如意馆画师设计图样,经审定后交造办处发放生产。

康熙皇帝要求工艺装饰追摹唐宋遗风,崇尚工丽淡雅。乾隆皇帝则崇尚精工富丽,移植青铜古玉饰纹作为艺毯图案之资料,并延聘甘肃技师进京传授技艺。也有说是喇嘛僧胡其昌,携徒二人在报国寺设地毯织制场。两徒织法不同,在寺分东西二门出入。北京艺毯为东门法,天津地毯为西门法。

北京地毯纹样格局规矩对称,一般用三道花边(外边、大边、线边)围框,外面为一条深色小边。中间为一条深地大边,内饰卍字纹,缠枝莲,八吉祥(轮、螺、伞、盖、花、罐、鱼、长)、锦地纹(即小型几何地纹)。线边(即内小边)饰丁字纹、回纹或赶珠纹。三道边框以内的范围为大地,一般由中心团花和四个角花组成。布局的稳定、疏朗,与中国建筑结构的对称布局及室内陈设极易协调。

北京地毯有宫廷用毯及民间用毯的区别。宫廷用毯豪华富丽,其花式又因铺设场所而异。在故宫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宝座下铺用的殿毯,长宽约四米见方,配五彩,纹样用云龙海水,庄严富丽,与大殿整体装饰及用明黄底色礼仪形式相互辉映。在皇帝进行一般政治活动的养心殿等处铺用的殿毯,则采用明黄或金黄色地配五彩或其他色的清地穿枝花(牡丹、莲花、宝仙),几何骨格填花(如四合如意、盘绦、方棋、龟背)等既富丽又较和谐的花式。

在东、西诸宫,花纹色彩都较为多样,常见的有拐子草龙(仿古铜、古玉纹样演化而来,其特征为以写实的龙凤头部与纵横线组合之身部及卷草组合之纹样)、折纸花卉、风景、八吉祥、暗八仙、八宝等。

晚晴时宫中地毯的纹样更为新颖多变,除主要宫殿仍用传统风格外,其余布局、结构由对称趋向平衡。

主要的有:纹样分列于毯两头或两对角处,纹样有整枝写生花(竹菊、玉兰牡丹、松竹梅)和庭院小景等。将纹样集中于一头或一角,另一头或一角作铺称的“一头沉”式构图,其纹样有松鹤长春、六合(鹿鹤)同春、狮子绣球、三阳(羊)开泰等。将纹样作散排的有:团花、皮球花、文房四宝、七珍图、八宝、八吉祥、暗八仙、五福捧寿、长寿字、圆寿字、折枝花、梅兰竹菊、云蝠等。将纹样作满地串花的有:仿唐草及仿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穿枝玫瑰、花绳装饰等。此外还有几何连续的满地锦等。

北京民间毯坊生产的艺毯,仍以四面有三道边围框,大地四角有角云,中间饰一夔(指团花);或四角有拐子草龙,中饰一夔,或中饰五团;或中饰其他规矩式图案的地毯为主。这是国外市场公认的北京地毯的标准格式。配色方法有正配(深地浅边)、反配(浅地深边)、透地配(边地同色)、素配(不同明度的同类色)、彩配(不同色相的系列相配或点缀相配)、三蓝三绿三灰配等各种类型,均以平涂为主。常用色相是深蓝、浅蓝、月白、乳白、驼色、锈红等;以暗中显亮为要领,故有“漂漂漂、暗中漂”的口诀。

北京地毯工艺采用抽绞,八字扣栓结,起绒高十毫米以上,一英尺间有八十至九十道,细者一百二十道,栽绒直立,毯背坚实。

·END·

产品(/手机)

商务合作:(/QQ)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我们京东店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yl/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