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极地世界的北极熊是最不怕冷动物之一,原因自然是北极熊们自带一身最抗寒的“皮草”。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团队用独特的“冻纺”术纺出人造纤维,其隔热性能与北极熊的毛发媲美。

实验证明,穿上人造纤维编织成“毛衣”的小兔子,能成功“逃”过红外相机的追踪。

该研究成果的论文《仿北极熊毛的隔热织物》发表在《先进材料》后,相关科研亮点被《自然》、《新科学家》和美国化学会等陆续报道。

多孔毛发“锁住”北极熊体温

众所周知,北极熊一身轻盈油亮的毛发能够将热量紧紧的锁在体表内,为其创造温暖舒适的微环境。

每根北极熊的毛大约15厘米长,直径大概在微米左右,和人的头发差不多粗细。放在电镜下观察会发现,其毛发一根中空而半透明的小管,孔径15-20微米左右。小孔周围还有许多更为狭长的小孔,也沿着同一方向伸展。

人造北极熊毛微观电镜结构。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柏浩告诉记者,毛发中的小孔内“封装”着空气,空气静止了,热对流就无法产生,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北极熊的毛几乎不泄露热量,及时是红外相机拍摄,也无法探测到热量。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与人类穿衣保暖是同一个道理,层层的衣服将空气包裹在身体周围,产生保温效果。

于是,柏浩思考,能不能做出一件北极熊的“毛衣”来?

“冻纺”术造就低成本、“热隐身”

经过一年多尝试,团队开发出一种“冻纺”术,用天然的蚕丝蛋白纺成纤维,其结构与隔热功能都可与北极熊的毛媲美。

在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一台正在工作的“纺纱机”:浓度为5%的蚕丝蛋白水溶液,被注射穿过一个冰冷的铜环,水溶液中的水遇冷凝成冰晶,溶液被重新“塑形”成纤维。

这些纤维经过冷冻干燥,冰晶蒸发了,便留下一条条由蚕丝蛋白组成的纤维,外形酷似北极熊的毛。

在电镜下“仿制毛”内部层层有序地分布着狭长小孔。“多孔材料质地往往较脆,而这种层层有序的分布,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强度。”柏浩表示,这是材料实现纺织和穿戴的必要条件。

具有“热隐身”功能的仿生隔热织物,在红外相机下显示隔热效果。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团队将人造纤维织成一块布,所用蚕丝蛋白的量相当于两颗蚕茧。在-10℃到40℃的环境中,红外相机下的小兔子头部轮廓清晰可见,而穿着人造纤维衣服的身躯则无法探测到。

实验证明了,小兔子体表温度被锁在了人造纤维的衣服内,从而实现了完美“热隐身”。

课题组还对天然北极熊毛与仿生纤维导热率进行了对比:天然北极熊毛导热率是27,仿生纤维的导热率最低为19。导热率越低,表示隔热性能越好。

仿生终极目标超越自然材料

这一仿生隔热纤维的诞生,也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冬天,我们或许可告别厚重的外套,披一件薄如蝉翼的“毛衣”便可出门;野外作战的士兵,在“热隐身衣”的保护下,可成功躲过红外探测……

“在隔热功能上仿生北极熊,这只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步。”柏浩说,仿生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制造出和自然一模一样的产品,而是研发设计功能更为强大的材料。

“目前,课题组正在做出一些探索:如在纤维中加入导电的碳纳米管,就可以做出用于户外的便携式电热毯,充电数秒,温度就可以上升10摄氏度。不但隔热,还是“秒热”。”

“此外,我们还在研发用于高温隔热的功能材料。”柏浩说。

编辑:朱丽

审核:管晶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yl/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