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传统文化,共度中秋佳节又是一年团圆日开平市图书馆祝?福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今年的中秋节你正在如何度过呢?现在,不如和小图一起通过精彩图文线上体验一场在开平传承数百年的中秋佳节民俗活动——舞龙在火光飞舞之间了解属于侨乡的中秋特色体验别样的佳节氛围切身感受传统民俗的非凡魅力0

护龙村舞火龙

在开平市赤坎镇护龙村,每年中秋都会上演“舞火龙”的节庆民俗活动,多年,年年如此,经久不息。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不仅是勇敢、生命活力的化身,也象征团结和平与吉祥。据说“舞火龙”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明代中期,护龙村邓氏族人为了保护好这个以“龙”为名的美丽村落,创立了“舞火龙”中秋民俗,以此来祈求幸福生活,实现美好愿望。

在护龙村,“舞火龙”要连续进行两晚,分别在中秋夜和农历八月十六晚。

△年画面

八月十五当天一早9点开始,赤坎护龙村的村民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用稻草、竹子、榕树枝等扎火龙。

△年画面

从制作“火龙”到“舞火龙”,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仪式。龙头要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来制作。制作前,老人要先拜神,以示对神龙的尊重和敬仰。傍晚时分,村民就点燃香烛插在龙身上,随着锣鼓敲响就开始“舞火龙”。先是拜公堂祖先及拜全村各家各户,在本村舞完后,就到村场走一圈。随后,所有“火龙”聚集在村委会门前村场,与舞狮队伍共同起舞,表演“火龙转圈圈”,以此象征护龙邓族源远流长,族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年画面

八月十六晚舞火龙,除了跟中秋夜舞火龙进行一样的流程外,还会增加一个“送龙回龙宫”的仪式。各条“火龙”在自己的村子里舞完之后,就在村里的池塘边烧掉。“真龙”烧完后,村民们就会把灰烬收藏好,寓意“真龙”虽然回去,它的恩泽仍然留在人间,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护龙村舞火龙已被列入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大梧村舞火龙

开平市赤坎镇灵源村委会大梧村,每年中秋节有一个舞草龙的习俗。

△资料图

村民们用多斤稻草和麻绳扎成一条40多米长的大草龙,以两个灯泡点缀为龙的眼睛,并在草龙身上插满点燃的大香,用竹枝托住龙身,由30多名青壮年人托住竹枝将草龙舞动,并伴有龙珠醒狮,敲锣打鼓,游村穿巷,燃放鞭炮,龙拜社坛等仪式。由晚上8时至0时进行,并设宴招待村民一起“吃龙饭”,热闹非凡。次日的农历八月十六日,村民们再举行一次舞龙活动。

△资料图

大梧村是开平关族始祖荣公的故村,舞火龙的习俗是随着当年荣公南迁从中原带来的风俗,已有数百年历史,以舞大龙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资料图

赤坎大梧火龙已被列入开平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资料图03

虾边村舞草龙

舞草龙活动分布在开平市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和周边的村镇,已被列入开平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歌曲MV《舞草龙》

虾边村的舞草龙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数百年前,从中原一路南迁而来的先民们,在虾边村一带定居,带来了中原地区流传了数千年的龙文化。他们在每年的中秋节,以当地收成的干稻草为材料,扎成草龙,插上香火进行游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生活美满。这个风俗一直流传下来,使虾边村中秋节充满绚丽的龙文化色彩。

△资料图

巨龙拜过社坛,沿村巷游舞,村民家家户户摆上供品,点燃炮竹迎龙,以祈健康平安!

△资料图

在舞龙同时,还伴有醒狮、龙狮共舞。到晚上十一点,舞草龙才完成。村民们将草龙烧化,称为龙上天,便宣告舞龙活动结束。

△资料画面始于祈福,世代传承一条“龙“在开平舞动数百年承载的不仅是当地儿女对美好生活、中秋团聚的不变期待也蕴藏着炎黄子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延续借着美妙的“线上观舞龙”小图再次祝福大家中秋快乐

开平街坊,你看过开平舞龙吗?中秋佳节又有何想说的话?欢迎与大家分享~

来源:综合开平市文化馆整理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yl/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