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旅游多彩贵州文创园拓宽展现形式
记者曹浩:端午节直击旅游,我现在在贵阳的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三天小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您不想出远门,那这个地方说不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在我身后正在表演的是来自石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的毛龙。这个在隋唐时期用作祭祀神明的仪式,现在已经成为仡佬族开门迎客的重要方式。 在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仡佬族村寨,每逢喜庆节日,当地村民就会舞动着30米到上百米不等的毛龙,共迎四方来客,共祈来岁平安。 仡佬毛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鑫:它和其它龙,比如布龙、草龙不一样,毛龙里面全部是用竹子切成竹篾编织而成。它的寓意就是每年国泰民安。 作为贵州的一项非遗公益性文化活动,去年,一共有20个县带来了他们的非遗文化展演。此次,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的石阡县开启了今年新一轮的“非遗周末聚”,他们不仅带来了仡佬蹦蹦鼓、竹夜郎、石阡木偶戏等非遗展演,也展示了当地刺绣、傩面等民族文化产品以及神仙豆腐、竹筒饭等当地美食。 游客: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太好了,原始、原生态。非遗文化真的不只是吸引我们贵州人,也吸引中国人,更吸引的是全世界的人。 游客:吃到口里滑滑的,好像比冰粉又要嫩一点,感觉还是有点独特。 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以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通过这两次活动,现在我们既要传承好、保护好,我觉得更要开发利用好,把非遗文化的展演融入到了我们的旅游发展当中。 和展演现场的热闹相比,仅一层楼之隔的非遗博览馆则安静很多。这里常年展示了苗族刺绣、蜡染、银饰等多件与贵州非遗相关的实物,并通过多媒体、VR、AR等方式还原非遗原生状况,同时,游客还可以参与制作。 退休国画教师何少华:我画画画了几十年,可是拿着这个蜡刀就没办法,画不动。我很佩服这些民间艺人。 博览馆还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平台,邀请他们定期到馆内展示并销售自己制作的非遗产品,并在周末开设非遗课堂,向游客普及知识。目前,已有超过20名非遗传承人入驻园区。 蜡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群:来到园区供吃供住,不收我们费用,它给我们这个平台,订单订出去,一个月我有三四千的收入。 在文创园,还有一个山地百货厅,在这里展示的蜡染、刺绣、银饰等上千件物件都是“非遗+文创”的产品。园区正尝试通过公司+非遗传承人的模式,和非遗传承人建立长期合作。 记者曹浩:据统计,截止目前,我省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85项,省级达到项。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的宝贝,今天多彩贵州文创园“非遗课堂+非遗展演+产品展销”的方式似乎启发着我们,非遗保护需要多种形式的结合,除了有非遗的展示之外,还将有哪些新的旅游体验呢?我将在明天为您继续跟进。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yf/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果我在册亨遇见你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