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动物这么多,为何偏偏选了十二种做生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和十二生肖有关。十二个生肖中,有现在成为人们眼中神兽的“龙”、也有小可爱的代表“兔”、勤奋的代表“牛”、更有邪恶的代表“蛇”……十二个生肖中,每个动物代表的意思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成为了“贬义词”的“常驻嘉宾”——比如“鼠目寸光”的老鼠、“蛇蝎心肠”的蛇、只知道吃和睡的“猪”等等。那么同样都是动物,同样都是生肖,先人们在制定的时候,为何会选地位差距这么大的十二种呢? 首先就是“十二”这个数字,我们现在习惯了用十、百、千等表示一个整数,“十二”怎么看都带着一个零头,似乎跟中国古代“齐齐整整”的传统思维不符合。其实啊,在古代“十二”是有大寓意的。“十二”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核心,一年中月亮要经历十二次的盈亏,木星每十二年完成一个轨迹周期。所以我们一年才是十二个月,每十二年才是一个“纪”。生肖本身就跟时间有关系,所以在历法上坐上高台的“十二”自然也成了我们生肖的数目了。只不过随着我们现在使用十、百、千的次数比较多,已经慢慢忽视了“十二”的用法,所以才会显得这个数字有些突兀。 出于这种数字信仰、,古人把一天中的时间也分成了十二份,也就是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听到的子时、申时、未时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计时方法是24小时制,所以每一个时辰就代表了两个小时。他们也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你看看这十二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顺口?甚至还有一些字,我们日常中很少会用到。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接受的教育资源比较少,只有极少数的有钱家庭才能读得起书,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农民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筐。 如果让他们记下这些比较拗口的文字,作为每天时间一个的划分就显得有些为难了。所以聪明的古人想到了用动物来代替这些时辰,这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了。于是这些地支又演变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子时就是指深夜十一点到次日一点,亥时是夜里九点到十一点,形成一个循环,其中每两个小时成一个时辰。你现在脑补一下,在古代的时候,早上八点你醒了,你睡眼惺忪得问了一句:“现在是几点了?”这边就有一个人接话:“现在是龙时了!” 比起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那种“小主睡吧,现在都是子时了。”是不是显得亲民得多?老百姓玩不得这么多的花花,方便实用才是硬道理。所以一纪中的十二年,也从未年、卯年,变成了羊年、兔年。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历法采取了24小时制度,所以时辰已经被慢慢淡忘,可是十二年为一纪的方法还延续着,只不过人们只记住了这些动物的名字,却不记得这些地支的原本名字。发现了没有,只有流传度才是文化生存的主旋律,曲高和寡其实很不实用。 那么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为何地位差距这么大呢?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为何不都选择一些神兽,却连老鼠、蛇、猪都排上了呢?有些人就认为,这跟宗教可能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在古代,人们还是非常信仰宗教的,对于宗教中的很多事都会遵从。根据佛教的记载,佛祖跟菩萨曾经化身各种动物,有天上飞的也有水里游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比如千手观音就化成为了老鼠,文殊菩萨变成了兔子……既然都是菩萨的化身,那么这些动物自然没有什么贵贱之分。 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从秦朝时期开始就已经有十二生肖了。但是佛教是在我国的汉代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啊!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就是根据动物的作息——凌晨时分老鼠出来偷东西吃,五六点的时候兔子出窝吃草,八九点的时候容易起雾人们觉得是龙出来了……所以小伙伴们,你们明白为何生肖要有十二个,并且选这十二种动物了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1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东北烧烤全套配方及相关菜例组合腌料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