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挖出来蓝瓶变成黑瓶,18元卖掉了
白癜风植皮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6/5724097.html 年,朱立恒把传家宝拿去卖,谁知发现蓝瓶变成了黑瓶,他18元卖给古董店。没想到2年后瓶子又变回蓝色,法国人出价40多亿想买。 朱立恒原是扬州一个农民,后来在机械厂上班,一个月工资20元。年,老婆生了个女儿,生活拮据,朱立恒愁眉不展。 一日,经过一个古董店时,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咧嘴一笑急匆匆往家赶。 家中母亲不在,他径直走到母亲房间,移开木床,挖开坑,从里面抱出一个木箱。 他们家有个传家宝,一个蓝色的梅瓶。 他打开箱子拿掉稻草,解开破棉袄,里面的瓶子露了出来。他大喜,赶紧把瓶子拿出来。 他定睛一看,顿住了。“不对!”瓶子怎么是黑色的?以前明明是蓝色,瓶腹还有只白龙,现在怎么没有了? 朱立恒急忙打开灯,发现这瓶子真是黑色的。 难道时间长,放坏了?管它呢,赶紧卖掉换钱才是真。 于是,朱立恒抱着木箱瓶子去古董店,到了店门口,停了下来。 这没商量贸然卖了,母亲肯定生气。可这瓶子放在那没啥用,时间长了还变色。若是再来个地震,震碎了一文不值,还是卖了划算安全。 于是径直进了古董店。 店里几位老先生正在聊天,朱立恒抱着东西进来就问:“您这收东西吗?” 业务员一看,赶紧招呼:“收呀,您卖的是什么呀?” 朱立恒就说:“家里有个东西,祖上传下来的,您看值多少钱?”打开包袱,把东西往柜台那么一放。 文物商店几位老先生,立马围了过来,都没见过这东西,看了半天一头雾水。但几位老先生用眼神交流认为是清代雍正时期的器物。 于是,业务员出价16元。 朱立恒听了大失所望,不甘心地说:“这是我们家6代祖传的宝贝,20年前有人出18石米,我妈都没卖!”经过讨价还价,最后18元成交。 业务员收了瓶子随手放在一个角落的货架上。 直到2年后,一天,上海外贸店的沈胜利出差经过,顺便进店看看,突然被角落这个一漆黑的瓶子吸引。 出于好奇,他拿起瓶子仔细查看,因为手心有汗,无意间发现手上有点墨色。他很疑惑这瓶子脱色? 他赶紧用手沾了点水,在瓶身仔细磨蹭了几下,里面竟是蓝色! 沈胜利心中一震,这瓶子有乾坤! 他不动声色以块买下瓶子。 沈胜利抱着瓶子赶紧回招待所,拿了毛巾和水,仔细擦洗,瓶子露出漂亮的蓝色,腹部白龙环绕瓶身一周,和元代特有的“赶珠龙纹”很像。 沈胜利心跳加速,狂喜:“这次捡漏了!” 随后沈胜利带着梅瓶去北京鉴定,被告知这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年,这个梅瓶被沈胜利放在北京文物展览会上展出,引发轰动。多家博物馆争相联系,想要收购。但扬州博物馆馆长晏炳森先生,在当局支持下,捷足先登,最终以元购入收藏。 当时沈胜利心中很得意。可没多久他就懊悔了。 后来经国家级专家鉴定:这件元代霁蓝釉龙纹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烧造代表性的精品,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宝物,成了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之后,这件梅瓶身价扶摇直上,法国一位收藏家欲购此瓶,曾出价40多个亿。 但这是我们的国宝,它只属于中国。 君好伴读 这件霁蓝白龙纹梅瓶,瓶口小,颈短,肩丰。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14厘米。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瓶腹是神龙戏珠图案,一条白龙凌空飞跃,几朵貌似火焰的云纹飘荡在四周,大有神龙出水,叱咤纷纭的气势。 梅瓶,宋时又称经瓶,是皇帝讲经完毕之后招待大臣所用的盛酒器物,后因口沿极小,插梅刚好而改名。 在元末明初之时,因为朱元璋一纸命令,消除所有与元代相关的物品,所以元代的瓷器存世极少。 而这件梅瓶从腹部的雕刻来看,白釉飞龙头小,颈长弯曲,背有刺,足为3足,这些都属于元代的特点。 在古代,这种霁蓝色和龙纹特殊图案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 那么如此光滑艳丽,色泽饱满的精美器物是怎么烧制的呢? 首先是它的原料,烧制霁蓝器所需的钴料,造价极其昂贵。除了使用氧化钴、钾长石、方解石等精心调制外,还要在多度的高温环境下进行一次性烧制。由此可见,元代瓷器烧制的高超水平。 目前存世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仅有三件,而这件是器型最大,保存最好的一件。那它是怎么保存的呢? 原来清朝时,朱家的先祖是官员,因为当年扶持雍正上位有功,雍正皇帝在犒赏功臣时,让他们各自挑选一件宝物。朱大人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元代的梅瓶。 朱大人把宝瓶抱回家,爱不释手,放在书房供起来。离世前,朱大人告诫子孙:此瓶极为稀有,作为传家宝世代传承下去,不得贱卖! 子孙们谨记祖宗的遗言,代代守护相传。 朱立恒五岁时,有个收藏者曾出18石米要买这梅瓶,但朱立恒父母一口回绝,宁可一家人挨饿也不愿卖。 从小父母就教育子女:这梅瓶非常珍贵,要好好爱护。 因为文化的断层,不懂教育,孩子并不懂其价值和真正的意义。 朱立恒小时候只是好奇,这瓶子有什么好,还不如一块麦芽糖实在呢。 因为这梅瓶艳丽,太打眼,为了保护它,朱立恒的母亲用墨汁等物调制把梅瓶涂黑。 到抗战时期,就用破棉袄包着,放进木箱埋在床底下保存。 就这样小心翼翼守护了几十年,可惜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还是被儿子偷拿出去卖了。 朱母知道后被气晕,至死未原谅朱立恒。 之后,朱立恒因贱卖传家宝而“出名”,他一直羞疚懊悔。 让人不禁感叹,和传家宝同样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传承,“明其文,知其意,懂其贵,才能传其宝”,你说对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0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传承非遗喜迎亚运汾口草龙走进校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