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秋拍中国古董珍玩元明龙纹瓷器
龙的形象深入人心,从元代至清末,龙纹样是皇家专用,也是皇家身份的象征。在元、明、清三朝的瓷器上多有龙纹装饰,各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就如保利香港本次秋拍中最受瞩目的元青花缠枝花卉如意头云龙纹铺首罐和明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高足碗,从最初的形象粗犷、威猛,到后来的华丽、霸气,我们都被龙的灵动和威严所震慑。相信藏家们可以从本场秋拍中多件龙纹瓷器上,一窥元明时期龙的真容! Lot 元青花缠枝花卉如意头云龙纹铺首罐 H38cm 估价:HKD8,,–12,, 来源 香港重要私人收藏 此罐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三大经典造型之一,青花纹饰堂皇富丽,堪称元代青花器之典范。罐短颈,鼓腹,肩部塑对称双兽耳,气息宏伟。通体以青花为装饰,自上而下共分七层,口沿为卷草纹,颈部中间以凸弦纹相隔,下部饰一周八瓣莲瓣纹,内饰各式杂宝。肩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云头内绘四季花卉纹,腹部绘双龙纹,巨龙相互追赶,气势威武。下以一周卷草纹为界,胫部为不相连的变体莲瓣纹。无论造型、纹样,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罐上二龙身躯修长,突睛翘鼻,目光炯炯有神,笔触继而由刚转柔,纹饰流畅,为元青花特有的风格。此罐青花发色深而蓝,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胎体厚重,器底露胎,明显留有制胎时螺旋纹痕迹。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清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特征。 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藏 元青花云龙纹兽首盖罐 元青花龙凤纹双铺首耳罐 伦敦苏富比年11月6日 此式铺首罐为元青花大罐的三大经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见总数约三十件,至为珍稀。本品当为其中品质非凡的一例,气息古朴雄浑,纹饰层次丰富,自上而下共计七层。本罐点睛之处在于颈部内含杂宝的莲瓣纹、肩部如意云头纹和腹部赶珠云龙纹。颈部莲瓣间留出空隙,内饰杂宝形态各异,疏密有致,非常有元代特征。分布六组如意形状开光,内绘画栀子花、蔷薇、扁菊等;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双龙赶珠纹,前龙回首顾盼,后龙昂首对视,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兽耳罐 香港佳士得年4月7日 元青花牡丹海马纹铺首耳罐 香港苏富比年10月7日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元青花云肩云龙纹罐 元青花瓷器的装饰华贵新颖,深刻反映出当时元代上层社会流行的风尚,本品亦然。其最为突出的一处当为云肩式图案的使用,堪称元青花时代色彩最浓厚的特征之一。元青花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其借鉴了元代丰富的织绣图案不无关联,本品肩部装饰的六组如意形状开光,谓之云肩式图案,其形制正是摹自当时的贵族服饰。此式铺首大罐加以云肩装饰的实例目前公私典藏数量不过十个,异常宝贵,图案内容常见为荷塘白鹭、穿花芦雁鸾凤、水波天马、缠枝四季花卉。本品云肩内所绘的则是六组缠枝栀子花、蔷薇、扁菊纹,这与天津博物馆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狮耳罐的云肩纹饰一致,布局相同,笔法灵动,如出一人之手,参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页69。 Lot 明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高足碗 D15.6cm 估价:HKD3,,–5,, 来源 1.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MichaelL.Vermeer(–) 2.纽约佳士得,年9月17日,编号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是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他当政的二十二年期间,文治武功兼备,如营建紫禁城、派遣郑和下西洋、编辑永乐大典、制作大量官方用器等,建树极多。这件永乐甜白暗刻龙纹高足碗,经过了六百年的岁月,留存至今,不仅展示永乐时期瓷器的工艺成就,同时也是多方文化来往的具体例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爵杯(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甜白暗刻莲托八宝纹高足碗(底图) 《明太宗实录》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朱棣对白瓷情有独钟。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乐白瓷制瓷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极大发展。 香港天民楼藏 明永乐白釉暗花麒麟纹高足 明成祖即位以后,为强化对西藏的统治,十分重视加强与西藏上层僧俗的联系。永乐六年()正月初一,成祖赏赐大宝法王的礼物中有“……白瓷八吉祥茶瓶三个,银索全;白瓷茶钟九个,红油斜皮骰手全,五龙五个,双龙四个……”。(详见西藏档案馆藏“致如来大宝法王书及赏单”)。对照现藏于西藏的作品,其所致赠的茶钟,应该就是类似拍品的双龙或五龙的高足杯。 Lot 明万历青花龙凤穿花纹兽首大方觚 “大明万历年制” H87cm 估价:HKD1,,–2,, 来源 1.茧山龙泉堂,东京 2.香港苏富比,年10月29日,编号37 展览 1.“嘉靖万历”,茧山龙泉堂,东京美术俱乐部,东京,年10月14日–16日 2.《龙翔九天——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年 出版 1.茧山龙泉堂,《嘉靖万历》,东京,年,编号13,页34–35 2.《龙翔九霄──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年,编号23 绞胎是唐代瓷器烧造中出现的一大创新,工艺难度较高。唐代早期碗为饼底平削,盛唐出现圈足,其原因是最少从盛唐开始,贵族阶层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奢华,多使用金、银、铜质器皿,所以在陶瓷中以仿金银器皿为时尚;而且从技术上来看,挖足既可以减轻器物的重量,又更容易使胎体瓷化,另外的技术支撑是新发明了一种三叉支垫,使得在匣钵中的迭烧成为可能,而迭烧方式既减少匣钵并且节省了空间。所以,圈足碗也是盛唐在陶瓷烧造上工艺创新的结果。 出版于茧山龙泉堂,《嘉靖万历》,东京,年,页34–35 出版于《龙翔九霄──元明清龙纹御用瓷器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年,编号23 来源于香港苏富比,年10月29日,编号37 Lot 明万历青花留白模印暗刻穿花龙纹兽面辅首四方花觚 “大明万历年制” H58.5cm 估价:HKD,–, 来源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Lot 明万历青花莲托八宝纹碗 “大明万历年制” D15.7cmH7.9cm 估价:HKD,–, 来源 1.欧洲私人收藏,年入藏 2.纽约佳士得,年9月14日,编号 3.伦敦苏富比,年11月6日,编号 Lot 明嘉靖娇黄釉大碗 “大明嘉靖年制” H16.3cmD38cm 估价:HKD1,,–1,, 来源 1.H.R.N.Norton收藏 2.IraandNancyKoger收藏 3.纽约苏富比,年11月27日,编号14 4.纽约佳士得,6年9月19日,编号 5.伦敦苏富比,年11月6日,编号 展览 1.JohnandMableRinglingMuseumofArt,佛罗里达萨拉索塔,年5月 2.JacksonvilleArtMuseum,佛罗里达,年2月 出版 1.AdrianM.Joseph,《MingPorcelains:theirOriginsandDevelopment》,伦敦,年,图版 2.JohnAyers,《ChineseCeramics.TheKogerCollection》,伦敦,年,图版75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黄釉大碗 纽约苏富比,年11月27日,编号14 Lot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莲子碗 H10cmD20.9cm 估价:HKD1,,–2,, 来源 马来西亚私人收藏,购自伦敦 Lot 元青花梅竹双清图玉壶春瓶 H29cm 估价:HKD,–, 来源 美国纽约蓝氏收藏,7年1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0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借得万物好成文生命哲思类写作指导及范
- 下一篇文章: 俞伯牙的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