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

管理

深化殡葬改革

基本情况

龙家圈街道自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按照要求规划建设了6处公益性公墓,总建成面积平方米,已建设墓穴余套,累计投资余万元。近年来,龙家圈街道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公墓维护管理水平,推动殡葬改革向深发展。

01

殡葬管理规范化

公墓安葬常态化

出台《龙家圈街道文明殡葬管理规范》,对公墓建设管理、殡葬程序、祭祀管理、红白理事会、追思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具体规范,倡导文明殡葬,杜绝丧葬陋习。建设生态安葬区,将余个散葬坟头迁到了生态安葬区。在棚户区改造期间,将前马荒村、龙家圈村的余处坟头全部迁到了景山公墓,修建双马路西段时,将东大埠岭村的滕玉勤烈士墓迁入到养老山公墓,杜绝了乱迁乱葬,解决了拆迁中的“老大难”问题。

02

维护建设标准化

服务群众人性化

按照统一建设标准,为6处公益性公墓建造悼念厅、焚烧炉等配套设施,满足村民群众悼念需求。统一征地,各公墓建设停车场,面积均在1亩以上,满足祭祀群众停车需求。硬化道路余米,实现了通公墓道路全部硬化,美化公墓环境。6处公益性公墓都配备了公墓管理员,配备了小铁车、铁锹、扫帚、果枝剪等工具,严格进行公墓内环境卫生、绿化苗木修剪、秩序维护等日常管理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上报整改。建立重要祭祀节日值班制度,组织管理区、村干部在公墓值班,维持祭祀秩序,保障祭祀安全。

03

文化主题个性化

公墓服务品牌化

深入挖掘公墓文化,打造独特文化名片,提升公墓文化底蕴。南山公墓以“寿比南山”的主题,栽植迎客松、安装石鹤雕塑;核桃旺公墓突出“核桃旺”主题,移栽核桃树,修建石凳;万寿山公墓突出“寿”主题,安装十二生肖雕像,制作“万寿图”文化墙;养老山公墓突出“老有所养”主题,制作“二十四孝”文化墙和百孝图;景山公墓修建观景台,可览沂河之景;富安山公墓突出原生态主题,拉建仿古围墙。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04

管理方式创新化

共享共治效应化

安装IP网络广播系统,促进群众自发自觉。年7月,街道投入5万余元为6处公益性公墓IP网络广播系统调试完成,投入使用,并更换了老化损坏的太阳板。IP网络广播系统配合监控使用,实现了对公墓的实时监控和喊话,及时制止群众不符合殡葬改革规定的祭祀陋习,并由群众进行自发自动宣传,增强了殡葬改革的宣传力度,改善了公墓管理方式,提高了公墓管理效率。

殡葬改革实施以来,龙家圈街道已在公墓多次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承办公墓管理现场会,推介龙家圈公墓建设管理经验。接下来,龙家圈街道将在管理和服务上继续探索创新,研究错峰祭祀、代祭服务、网上祭祀等创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殡改成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xz/1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