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巷读徽州走进被遗忘的歙南古村鸿
鸿飞篇 村外,水口林中这棵千年樟树,虬曲苍劲,曾被劈开榨取过樟树油,树干上的伤痕与皱纹令人顿感生命的沧桑与悲怆。 徽州歙南鸿飞村,始祖为公元年歙州刺史冯繁(字子华),村名“鸿飞”取自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寓意冯氏源自山东,鸿飞东南,不忘祖先。民国时期代总统冯国璋曾亲笔题写“派别源同”横匾送至鸿飞村,以示同宗。 一进鸿飞村,便被古树丰茂的水口林所惊叹,数十棵樟树、杨树等古树已有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树龄,水口林林荫下通往村内的石板路保存较好,古风犹存。 穿过水口林,路过几户人家,这三棵古樟葱郁劲秀的丰姿让我止步端详好一会儿。 这棵生命力极强、看上去有些老态龙钟的罗汉松让我顿生敬畏心,向路过村民打听树龄,有说几百年的,有说千年的,谁也说不清此松详龄,曾有人作诗“千年罗汉松,万代奉福根”,这棵罗汉松当是鸿飞村村民的福址了。 平时的鸿飞村与其他徽州村落一样,鲜见年轻人,以留守老人为主。春节期间,在外务工求学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里气氛很是热闹,有人气的村庄给人感觉就是生机勃勃。 看到老宅里有人有阳光,心底很是温暖。 在家家户户贴上春联的街巷中行走,往来村民脸上都是笑容荡漾,连晒太阳的狗儿看上去都有精气神。 鸿飞村明清时期有很多显达徽商,建造了很多深宅大院,大多被太平天国“长毛”焚毁或是文革时期破坏掉了,遗留下的老宅不多,但从仅剩一些普通老宅不难看出鸿飞村是徽商故里。 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鸿飞村现存最为完好的老宅“蔚德堂”。 蔚德堂的门楼砖雕独特,与常见的徽州门楼不同,八卦砖雕下是一幅圣旨状的砖雕,中间镌刻“积厚流光”四字,工艺精湛,独具匠心。 外墙上很多小窗户,都有坚固的铁栅,可以揣测出大户人家那种严密的防盗心理。 从宅子外面的气势,我心里就已判断此宅定会令人惊喜,迫不及待叩门而入。 宅内正厅墙上尽是大跃进时期一些标语漫画,主人家以书画来遮掩这些满墙的涂鸦。网上一些文章所述的此宅建于清末与宅子主人所说不符,据宅子后人说是建于民国时期。 蔚德堂现主人是一位90岁左右的老太太(详龄当时老太太后人有说,正月琐事繁多,我竟记不清了。),老太太应是亲历了政权变更给这个家族带来的跌宕起伏,本想从老太太这里探究这个家族的一些历史,许是太深的创伤与沧桑令她性格有些乖僻,不太情愿搭话,加之正月里她的后人们忙得进进出出,不好意思过多打扰。遂罢。 蔚德堂的建造可谓精美绝伦,宅内上下堂屋木雕精美,高深的天井盖有明瓦,内宅门楼百子砖雕活灵活现,地漏都雕刻成一条玲珑小巧的鱼,甚至连墙角的石条、板壁下的墙脚石及狗洞也精刻着蝙蝠、人物、花草。如此穷工极态,实是令人惊叹不已。 鸿飞小学原是一个太子庙,学校一侧还残存着太子庙的前门,庙门是用砖砌成牌坊样式,上书“承华宝关”四个深蓝色大字,依然清晰。 鸿飞村石板路石材 洪琴村石板路石材 行览完鸿飞村,很有收获感,心情欣奋地踏上去邻村洪琴的石板路,两村由一条石板铺就古道相连,步行半小时绰绰有余,洪琴石窟洞入口就在河边这座山脚下(以前在洪琴村博文中已有介绍)。有趣的是两村村界以石板路的石材来划分,洪琴村界的石板路为麻石,鸿飞村界的石板路为“豆子石”(村民口语)。据鸿飞村村民介绍,鸿飞村正在齐心协力修缮村内石板路与山上的古道,发展古村落旅游经济,在此祝愿鸿飞村能早日成为徽州古村落旅游线上的一颗新星,也期待鸿飞村村民不用离乡背井去谋生,呈现给来客一个古韵悠悠、人气旺盛的美丽乡村。 年3月13日玩转徽州网“走村串巷读徽州”走进歙南古镇活动,鸿飞村特意安排特色中餐“鸿飞富贵锅”招待玩友。 鸿飞富贵锅由来 鸿飞富贵锅是由鸿飞始祖冯繁(字子华)传承下来,据长辈们说,富贵锅要到每年年三十晚才能吃的上的团圆锅,因为鸿飞村是徽商故里,寓意在外经商的子孙后代们每年都能回家团圆,(因锅呈圆形且又分多层次)锅一般在八九层左右,代表子孙繁衍相聚一团的氛围,层层又代表祈盼代代各种各样人才济济。 烹制富贵锅的冯善成 如今能烹制传统富贵锅的仅有冯善鑫等有限几人,本次玩转徽州网“走村串巷读徽州”走进歙南古镇活动中,烹制富贵锅的师傅叫冯善成,厨艺为祖传,此次的富贵锅烹饪由冯善鑫指导下完成。据说绩溪上庄一品锅最早的起源,就是鸿飞村富贵锅流传过去而发扬起来。 洪琴篇 从离开徽州到重返徽州,从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到最美的地方原来在身旁;随着对自己故乡徽州的了解越来多,对这片土地也越来越痴迷;唐越国公汪华后裔聚居的徽州大村落洪琴村,古名洪鲸,三国时期就有记载,原是洪姓大族聚居村落,洪姓曾兴极一时,有“百鸟飞不过洪家街”之宏大规模,建炎之乱时,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浩然背着母亲全幅尸骨避难于洪琴,自始汪氏人丁势力日渐兴旺,超越洪姓,成为占洪琴八成的主姓,另洪、胡、凌姓成小姓。明清时期是洪琴村最为鼎盛时期,有“千灶万丁”之称。 洪琴村四面环山,山中一石窟洞人称石龙洞,洞口犹如巨龙张口,洞内有两个陆地大深洞、一个大水洞,洞内可盘坐千人,洞内到处是形态各异的怪石,洞顶石头五颜六色,遍布石柱石笋,有形似石狮的钟乳石,有独洞横穿的天桥,有五洞勾通的圆门,有几处终年滴水,水洞无边无垠,水深测不见底。虽然每年都有很多寻幽探险者来石龙洞探秘,但至今仍无人能深入底处。当地人都言传不能进,进到深处人就会死亡,甚是诡秘。浙江电视台曾来此拍摄,在《江南好》栏目中播出。洞内顶处有一处约十几米长石头极像动物化石,像鱼骨或是传说中恐龙骨架。此山中岩石层内发现有一窝窝的石蛋,大小不同,《05地质矿藏志》中有记载说洪琴属中侏罗纪,年开徽杭公路时,离此地不远的鸡母山发现大量的中侏罗纪恐龙骨骼化石。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个大自然宝藏至今没有有关部门与专家来考证。 洪琴村在村中央有一东南西北中五条街交汇处,从这里五条街延伸至整个村庄,纵横贯通,似是迷城却也有序。 进洪琴村原是要经过跨河而建的一条木桥与石拱桥,沿河就是街道,典型的徽州村落布局,如今木桥已被新建混凝土桥所替代,石拱桥亦退休,静默凝视着洪琴村的巨变。 洪琴村汪氏宗祠在文革时期毁于一场火灾,老人们说这场火足足烧了一夜,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谁又知晓?现村内遗存老宅已不多,下图中的两处老宅属幸存较完整的,一幢砖木徽派民居宅,一幢纯木结构书塾,两处合成一大院内,拍摄条件有限,无法拍下整体建筑。 屋内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木雕完整,主人遗憾地说,一块29人的经典人物雕刻被人偷走了。 这就是院内堂屋对面的纯木结构书塾,或是徽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子孙培养成材,才肯舍下如此大的投资建造这所私家书塾。窗户玻璃是海外进口的,一百多年过去了,依然光彩夺目。 以下这处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徽派老宅,有故事的宅子。 这处建筑是一百多年前俩寡妇妯娌去山东临清亡夫家族筹来巨资而建,亡夫家族是旅居山东临清的汪氏徽商,自乾隆年间始在山东临清创办经营“济美酱园”,与北京“六必居”、济宁“玉堂”、保定“槐茂”齐名,并称江北四大酱园,汪家产业在山东临清占地两万余平方米,横跨一街两胡同,是山东屈指可数的巨商。如今徽商“汪氏徽派大院”已是山东临清的重点保护单位与旅游景点。 起居堂屋门楼砖雕与门外往内观览。 屋内木雕保存完好,现主人忧虑的对我说,他的子孙们定居外地,他为了守护这片祖业,在黄山市市区内装修完好的公寓只好一直空置着,他以后过世了,这些祖业不知结局将是怎样,这栋堂屋在二十年前曾有古董商出价万欲想收购,他回绝了。 老宅院里有两块石头很有意思,且看 这是洪琴村传说中的镇宅石磨,因此宅处于村中几条街交汇处,四周空浮不吉,制此石磨镇宅,到底有多少代了没人说得清。 这块现在用来当花台的奠基石的石锁上四个字,难倒太多专家学者了,你可能说出这四字的意思? 洪琴村中秋舞草龙(又称舞香龙)风俗颇具特色,用稻草扎成五条龙,浑身插满香,鼓声一响,五条龙分别从村里五个方位开始同时表演,表演讲究严谨配合,依照五个步骤,依次为“五龙献月”、“五龙盘月”、“五谷丰登”、“金龙追龙”、“花好月圆”。每个表演名目都有吉祥象征寓意。(下图来自网络)。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tp/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三十五期大名堂周六艺术品鉴赏交流活动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