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集二号村台“六安新村”

菜园集镇党委书记王金科(右)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

土地流转发展特色规模种植

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美丽乡村一角

黄河滋养着河岸百姓,孕育了璀璨文脉,利泽万方。依黄河而居的东明县菜园集镇人,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村庄治理上持续用力,全镇上下用心用力用情用功,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菜园集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踏实干事创业,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心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幸福的新局面。”前不久,获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的菜园集镇党委书记王金科说,每一个干部真情实意去干事创业,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里,一幅生态优美、文化兴盛、百姓安康的画卷在黄河岸边徐徐展开。

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黄河生态旅游带

文明因河而生,因水而兴。黄河作为母亲河,滋养着沿岸群众,孕育着多样化的自然与人文风情。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菜园集镇立足自身优势,以文旅为媒,结合黄河文化、庄子文化,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黄河大堤生态旅游带。

“黄河大堤内外米范围为核心区,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原则,构建水、林、田、草、湿地共生的有机整体。”王金科介绍,菜园集镇积极探索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径。

结合土地流转的方式,菜园集镇计划流转滩区内1.5万亩优质耕地,发展特色规模种植,打造“黄河滩”特色农产品品牌。

庄寨村作为庄子嫡系后裔聚集地,庄子文化积淀深厚。菜园集镇依托庄寨村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庄子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与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合作,利用村里的流转土地,投资1.9亿元的庄子水库项目正在建设施工,努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庄周故里精品旅游品牌。

“我们紧邻黄河,又在黄河边长大,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最了解,应该把这份情怀融入到文旅产业发展中去,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菜园集镇苏店村西的渔田小镇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国民带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小镇,不难看出这里处处都倾注着新农村、新农民对乡村文旅产业的思考。

该项目以东明地理性标志黄河鲤鱼和淡水鱼新品种黄河脆鱼的培育、饲养、销售及深加工为主产业,集休闲、文创、美食、渔宿、青少年研学基地、团队拓展训练为一体,并计划联合视频平台共同创建网红打卡直播基地,深度挖掘周末、假日经济和夜游经济市场。

在渔田小镇北邻是已投入运营的黄河湾公园,公园北临黄河大堤路,东临县城连接高村南北干道,对外交通便利。

“这里以前是废弃沟塘,后来镇上投资建设了公园的基础设施。我以前在外地做娱乐项目,回来承包了这个项目。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天气好的话客流量能有人次左右,周边20公里的游客都会来。”该项目负责人王长玉说,公园建有游乐场、水上乐园、美食街,游乐场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大型游乐设施多达20余种,老少皆宜。

在菜园集镇,黄河岸边的业态日渐丰富,生态+文旅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一幅黄河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党建引领聚民心土地流转促振兴

“办好群众的事情,关键在党。办的事只要有利于群众,群众就会支持。”王金科说,菜园集镇的干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心,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基层党建党务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庄寨村是东明县菜园集镇一个靠近黄河的村子,村里的土地就在黄河“里面”。村民刘广顺在这里种了一辈子地,随着去年的土地流转,他也“转型”成为了一名工人。“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一边拿着租金,一边到这里的企业务工,还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有感情也有干劲。”庄寨村村民刘广顺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年来,他在这里打工就收入两万余元。

庄寨村随着新村改建,村民都住上了漂亮宽敞的二层楼,全村的土地也进行了集中连片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合力打造中国黄河科技田园项目。东明中科康健农业有限公司就从庄寨村一次性流转亩地,种植了地瓜、辣椒、南瓜、白菜、水果黄瓜等有机无公害经济作物。今年秋收时节,这里的红薯喜获丰收。

庄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广礼介绍,土地流转后带动周边群众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余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万元。

和庄寨村一样进行土地流转的李屯村,位于菜园集镇的东南部,该村把余亩土地流转给了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在东明石化这一中国强企业的辐射下,在菜园集镇的指导支持下,积极打造有特色、有规模、品牌化的产业集群。

土地流转后,李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区位优势,引导村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服务业。目前,村民们围绕东明石化成立了建筑、运输、绿化、吊装等公司。

“我们村之前就是经营香料、蜡烛、农具的专业村,有一定的‘买卖’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新村建设了商业街,由村里出资建设,以租赁的形式让村民或者他人经营。”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景军介绍,村里还成立了东明县新泽农业发展合作社,经营石化工业园区物流运输、建筑工程、餐饮住宿、休闲观光等项目,逐步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

群众利益无小事,开展土地流转的初衷是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菜园集镇以政府引导为主,科学规划,找准方向,少走弯路,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制定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激励各村流转土地,打好资源整合牌,让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得益,土地流转实现了“三赢”。

党建助推高质量滩建筑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菜园集镇有两个村台,一号村台定名为“鲲鹏新村”。“鲲鹏”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创造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象征意象,承载着人类超越自身的精神品格,寓意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二号村台定名为“六安新村”,是因二号村台由六个自然村合并组建而成,“六安”寄托着对新生活平静安宁、社会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福。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克服了诸多难题,菜园集镇顺利建成了这两个村台,如期实现了14个自然村、余群众的“安居梦”。

走在菜园集镇的鲲鹏新村里,成排的两层白色小别墅式民居干净、靓丽,街道宽阔平整,空闲处的场地上,金黄的玉米棒、棕灰的芝麻秆晒在阳光里,蓝天白云下的村庄内自有一派喜气祥和。

47岁的陈学美在自家小院里养护花草,在一片幸福的姹紫嫣红中,她回忆起滩区曾经的生活,有些感慨:“刚嫁过来那几年,看到黄河水漫到村里、屋里,我心里特别害怕。”她记得,自己一家曾经住在距离黄河不到二里地的北王庄村,那时家家户户垒起的房台高低不齐且破旧不堪,一到下雨或闹水灾,屋里还是会漫进浑浊的水,街巷道路也变成了水沟。

濒临黄河,水患曾是制约菜园集镇发展的一大难题,年以来,该镇就经历过14次水患灾害。安居难、上学难、娶亲难、出行难、致富难是黄河滩区群众一直面临的五大难题。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用3年时间给60万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村台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将菜园集镇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全镇上下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

为了让群众高兴、平安、顺利搬入村台新居,菜园集镇党委、政府提前成立了各村搬迁工作组走村入户,摸清搬迁户房屋底数,记录群众关切诉求,把工作落实到每个村、每个组、每个人。后经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菜园集镇村台搬迁工作办法》,指导整个搬迁工作高质量完成。

年3月,菜园集镇兴隆屯和燕庄自然村的户群众作为首批搬迁群众住进了新房。在一片喜庆氛围中,菜园集一号村台、二号村台也陆续迎来更多搬迁群众,滩区群众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以前厨房跟主屋是分开的,阴天下雨得从主屋里冒雨跑去厨房做饭,天又冷,冬天手都冻肿了。现在厨房就在客厅旁边,我家还买了洗碗机、蒸箱、烤箱、净水器,多好的日子啊!”从烤箱里端出烤红薯,陈学美欢欢喜喜地说。为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原杜桥村村民周文献还曾为二号村台滩区迁建指挥部送去了锦旗,上书“党的好干部圆我新居梦”。

党建引领擦亮民生底色托起群众“幸福梦”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菜园集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奠定坚实基础。

“搬进村台新村,住得安全、干净,生活也十分方便,家门口就有学校、卫生室,孩子上学,大家就医看病走几步路就到。”住在鲲鹏新村的群众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菜园集镇两个村台社区按照人均3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进行建造,同时配套建设有学校、幼儿园、商业、幸福院、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

学校可以满足孩子自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教育;社区服务中心配有医疗门诊,可以满足村民基本的拿药看病需求;两个大型的商业中心加4个小型的商业网点遍布村台的每个区域,可以满足群众日常购物需求;三层的幸福院提供了便利的养老服务,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文化广场、公共绿地等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所,可以满足群众文化和体育锻炼需求。整体配套设施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黄河滩区成为现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公交助学”活动,是菜园集镇支持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整合优化教师资源,护送广大学子上下学一路平安、一路温暖,缓解家长接送压力的一项创新举措。依照上级“合校并点、公交助学”的精神指示,菜园集镇根据实际情况,把原有的10所小学合并成中心小学、高村小学、鲲鹏小学三所学校,合校后全镇共有48个教学班,名学生。助学公交车按既定方案12辆,现已顺利开通11辆车,解决了距离学校2公里以外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困难。

“公交助学帮我们解决了大困难。乘坐公交孩子安全,路上不仅可以和同学交流加深感情,还节省了父母接送的时间,让家长更有时间去休息或者工作。”菜园集“公交助学”温暖了学生、温暖了社会,家长纷纷点赞。

“党建+”促人居环境提升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孟庄村是菜园集镇的一个普通村庄,美丽干净是孟庄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舍错落有致,分类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村民家门口,房屋外立面也都被统一粉刷。

近年来,菜园集镇坚持突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提升”新模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建立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管理模式。孟庄村建立了“督、帮、惩”管理模式,调动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李屯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打造了既保有古朴风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康居村庄。在村主要道路路口建设7座仿古牌坊,并由多名书法家撰写对联;村里绿树成荫,绿化率近40%,村道两侧和公园内鲜花绿树相映成趣,形成一幅“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生态景象。

近年来,菜园集镇累计投资近万元,对孟庄、东台寺、武屯等17个村全方位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了3个美丽乡村片区,创建“美丽庭院”余户,被评为国家级卫生乡镇,也是东明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菜园集镇上下将以更加积极、崭新的面貌全力向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坚实有力的基层党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文/刘兰英图/李亚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tp/1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