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以香为信使,藉此把愿望传达上天,故上香是道教最基本的敬神礼仪之一,而以一支及三支为限,再多也没意思,其中尤以心香为上。即使手上没有香枝,心香便是最上等的香。

#01

烧香里的大学问

别看烧香是小事,这里面的学问还大着哩。懂得这些学问,对于我们修行是大有帮助的。

道教有八种上等香,即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淨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

南宋的宁全真祖师在《上清灵宝大法》解释:「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心香,就是道香和清香,即是以无欲清纯的心灵敬奉神明,并且心存大道,是为心香也。

据文献记载,至少西周时已有烧香的习俗了。古人重祭祀,考虑到神明高高在上,如何能够享受到人间的祭品呢?

根据“火性炎上”,通过火的焚烧,气味随着烟飘飘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了,故此很早就有了“燔柴”的祭祀方式。烧香也是根据这个原理而来。

后世道教重烧香,正是对先民祭祀文化的继承。道教科仪中有大量的“臣香文”,对香有很多赞美之词,如

“夫香者,兰林上品,海窟灵根,其为本也则至大至刚,其为用也则有情有性”;“夫香者,钟灵海岛,植本壶丘,根株坚秀,历岁月以维长,气味芬芳,超桂兰而擅美”等等。

#02

烧香之意义何在?

烧香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神、人、鬼三者沟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介,我们通过烧香,与神、与人、与鬼都结了善缘。故此说:“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01

供养诸神

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诸神。有一首《三宝香》说得好:“愿烧道(经、师)宝香,生生常供养。”

02

传诚达信

所谓“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

最有代表性的《祝香咒》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道是由心去学的,而心意要借香烟来表达,当香在玉炉内焚烧时,我们的心也随着香烟吹入黄金殿内,飘至白玉阶前。

群仙真圣纷纷驾起仙车,旌旅簇拥着下降道场,我们心中的愿望也就可以奏达九天之上了。

03

召亡返魂

我们做幽事道场时,又可通过焚香摄召亡魂,有谓:“以此真香摄召请,当愿亡者悉遥闻”。又谓:“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归”。

04

清静身心

受过戒的老修行都晓得《受持诸品咒》中有“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的说法。

05

辟秽除邪

由于香烟有芳香空气,杀灭病菌的作用,故古来就用作“空气清新剂”,有瘟疫之时更作为“空气消毒剂”而大派用场。

广东至今仍有地方保留着每年舞“火龙”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百余年前一场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们用干草扎成长长的草龙,上面插满香,点燃后围着整个村子绕几圈,及时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绩。

据推测,可能是香中含有的硫磺杀灭了空气中的病毒,所以才有此神效。

06

与人祈福与人祈福

《玄门朝科》中的许多说文,都有

“愿以此烧香功德,归流醮信人家,家门迪吉,眷属平安……”;

“愿以此烧香功德,归流醮信人家,观颐自乐,御履相欢……”这样的说法。

可见烧香功德,于己于人,都可谓大矣。

#03

道教上香礼仪规范与禁忌

道教上香,不可随随便便,应按照礼仪规范行事。

道教上三炷香,代表供奉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境以及居住于此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

正确的上香方式为:左手持香脚将香头朝下点燃。可以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倘若不小心香燃了明火,切忌用嘴吹灭,只用右手稍微扇一下、或者晃一下熄灭明火就可以了。

而后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捏住香脚上端,右手拇指同食指捏住香脚下端,两手如此举香,置于胸前,弯腰三拜即可。

三拜过后从左手绕到香炉前,准备上香。

上香的时候须以右手持香,用左手把香插入香炉。因为,中国自古以右为尊,用左手代表自己身份较低,如同古人去对方家里拜访,跨入对方家里门槛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官职比自己是高是低,比自己高阶的只能先跨左脚——道教作为本土宗教,沿袭了老祖宗的这个传统,所以我们以后再进宫观,就再不能马虎了,插香用左手,进门跨左脚。

先用左手拇指配合中指捏住第一支香插在香炉正中间可默念:至心供养道、当愿众生、常伺天尊、永脱轮回。

再用左手拇指配合左手无名指取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可默念:至心供养经、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最后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取最后一支插在左边可默念:至心供养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诰文背不下了的不念亦可,心诚即灵。

三支香需要插得一样高一样直。取平安正直每支香之间的间隔不可超过一公分。三支香插完从右侧绕回刚才拜拜的地方行抱拳礼。

如果旁边有师兄敲钵盂在对神像行完抱拳礼后也要对师兄行抱拳礼、师兄看到也会对你回礼。这就是道教上香的一般流程,到此完毕之后,从右侧大门出大殿就可以了。

最后切记:不要在道观内行合十礼。

·END·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馈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雲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tp/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