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悦读国庆特刊王传红中秋节
喜迎国庆欢度中秋 悦读者——王传红 哈哈 《中秋节》 ——品读时刻 Thesoundstory 白 1 我爱悦读 《中秋节》悦读:王传红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月夕、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于是水到渠成,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了。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其实在中秋节,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但我想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今晚,就让我们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和家人一起共享美好时光吧。 编辑制作:胶州广电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中国105个城市招牌菜日照交换
- 下一篇文章: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