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灭虫,杠杠的
神农故事 新洲火龙灯 在安仁新洲一带,每逢元宵佳节或遭遇瘟疫流行时,都要举行一次火龙灯会。 火龙灯即耍火龙,其目的是驱虫禳灾,通常夜晚进行。所谓火龙,实际上是用稻草和竹篾编扎而成的,并用木棍作为扶手。式样与正月十五各地玩的龙灯差不多,有龙头、龙尾、龙身。从龙头到龙尾用十几根约2米长的木棍将草龙固定,整个龙体有20米左右,7个墩,用木棒竖起来,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了。然后在草龙身上遍插点燃“线香”,就成了“火龙”了。 耍火龙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每年火龙灯前夕,各村老人就开始精心制作火龙。火龙要扎得牢实,要不然舞不了多久就会散架。舞龙大都是由年轻力壮的后生子担当,共7人,另外乐队7人,放鞭炮2人,放铳2人,烧纸1个,提花灯若干人。当夜幕降临,各村的火龙就出发了,活动起于当地庙宇,意为请神,结束后又要回到庙宇前,意为送神,还要将草龙焚烧,意为化龙。舞龙灯时,前面灯笼火把开道,后面锣鼓班子压阵。先在本村内串家走户一轮,每到一家都舞弄一回,这家人放一挂鞭炮,户主往火龙身上插一把“线香”。这样,越到后面,火龙身上的香火越旺,浑身火光闪烁。伴随着欢快的鼓点,舞龙人变换花样,火龙盘旋起伏,翻滚腾跃,在浓浓夜色中,更显得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各家各户舞完以后,火龙便向村外涌去,围着村外的田垄周围舞一圈,边舞边喊着号子,随行的男女老少也跟着吆喝。当每丘田垄都差不多转完后,时间也差不多到二更天了,火龙才又回到村里。在舞火龙的同时,村民还在田头地角竖起毛竹竿,竹竿顶端挑起装满松柴的铁罩子。当火龙出村时,所有的铁罩子都点燃起松膏柴,叫做“点天灯”。一时间满田垄一片灯光火海。火龙就在这灿若星辰的火海之中游弋。那壮观景象,就如置身在银河繁星之中。耍火龙活动结束后,就要把火龙引到村头烧毁,火龙灯会即告结束。 有关新洲火龙灯,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年前,正当早稻扬花时节,遇上一场大旱,并发虫灾。蝗虫铺天盖地而来,一会儿工夫就吃掉一大片禾苗。村里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到田里赶蝗虫,怎么赶也赶不尽。赶累了,人们就在村外松林中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这时,有位60多岁的唐老汉,他也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养神。突然间,一位满头银发,身披麻布,肩背药篓的长者渡到他的面前,用龙头拐扙戳了他几下,说:“快起来,到田里打虫去吧!”说完,将龙头拐扙往田垄上空一甩,眨眼就不见了。他将信将疑地向田垄方向走去,刚出松树林,只见田垄上空一片红光。他以为是天亮了,可抬头一看,月亮还高高挂在天边,分明是夜晚。那么这红光又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村里发生了火灾?于是他赶紧返回树林子把大伙叫醒,准备回村去救火。谁知刚走到田边,只见一条巨大的火龙在田垄上空盘旋飞舞,口中喷吐着烟火,来回追杀蝗虫。火龙转了七七四十九圈,直到二更时分,才朝村里点了三下头,呼啸一下,往炎陵方向腾空而去。这一奇观,看得村里人目瞪口呆。唐老汉猛然想起刚才奇遇,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人们。人们说这是炎帝神农氏,那火龙是炎帝神农氏的龙头拐杖变的。大伙边议论边往地下一看,只见地上铺上层被烧焦的蝗虫,足有一寸多厚。人们在感激之余,纷纷朝火龙腾空飞去的方向朝拜。 第二天晚上一更时分,火龙再次在田垄上空喷火灭虫,这一次转了八八六十四圈,第三天晚上转了九九八十一圈,将所有的蝗虫消灭得干干净净。紧接着,雷声隆隆,电火闪闪,大雨倾盆,一直下了一个多时辰。开裂的田埂灌满了雨水,干枯的禾苗复活了,山上的树木返青了。这一年秋后,这一带农民获得了大丰收。 那年发生这一奇事的时间,正好是农历六月十一日至十三日,所以后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不管有无虫灾,人们必定举行一次火龙灯会。由于六月中旬天气炎热,以后人们慢慢地将舞火龙灯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以纪念炎帝神农的善举。 下一篇:此物具有清解百毒、延年益寿之神效,谁家都有,还不贵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游记秘藏的52个道理,平时我们
- 下一篇文章: 巍巍井冈山浓浓翠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