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风情民间艺术汾口草龙
NO.41订阅号《遇见》 美丽的山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淳安文化。民间艺术多种多样,你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个呢?本期带您走进汾口草龙…… 汾口草龙 汾口草龙,源自汾口镇赤川口村,距今有近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当地村民利用稻草扎成一条长长的草龙,并在草龙身上插满香火,绕村起舞,祈求平安,此俗流传至今。 历史由来 据传,明嘉靖年间,汾口镇赤川口村的来龙山上,出现了一种怪叫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而且当时一连下了多天的倾盆大雨,致使洪水暴涨,到处一片汪洋,吓的村民一个都不敢外出,全部躲在家里烧香拜天,乞求老天保佑平安无事。就在这个晚上,一条老龙托梦给本村村民余四山,说是要急于从本村来龙山脉脚下出山,望明天一早组织身体强壮的村民,从来龙山脚直到赤川口溪的房屋顶上搭好水笕,从水笕里游到小溪直到大海,免得村民遭到伤害。当时只有十八岁的余四山第二天一早,就按梦中所托,组织发动村民,不顾漫天洪水,上山砍伐毛竹,做成水笕,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梦中的所有重托。中午时分,果然雨停了,水退了,天晴了,全村村民安然无恙。当天正好农历8月15中秋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为了纪念这条善龙,受惊后的村民,吃了中秋团圆饭后,在皎洁如昼的月光下,纷纷来到来龙山脚下的出龙口,用土材料毛竹、稻草、柴枝条扎成一条30余米长的草龙,并在龙身上插上充满希望的香火,舞遍全村能到的每条小街、弄堂,全村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恭身迎接,换香求福求财求平安。从此,就有了代代传承的年年中秋舞草龙的习俗。
草龙的编制 据考察,汾口草龙的编制大体有三个不同时期。最原始的时候,编制草龙,那不叫编,而是叫“叠、绑”。由村里最具艺术细胞的人,把村民从家里拿来的干稻草制作草龙。草龙编制完成后,大家首先把在编制龙头龙身龙尾过程中捋下来的稻草叶和部分多余的稻草,全部放到一处点上火,然后点燃香火,再把香插上龙的全身,敲响锣鼓,燃放鞭炮,开始出龙。出龙时除龙尾由一人撑着舞动外,龙头、龙身均由数人双手举着。在走龙的前面有一个撑“绣球”的人,“绣球”是只老南瓜,用一条红带把南瓜吊在木棍上,反背在自己的身后即可出发。不少村民还从菜园地里摘来茄子,并在茄子上插满燃着的香火当龙灯跟着舞龙队伍。从草龙编制到演出结束,一般都在三小时左右。
到了清朝后期的时候,草龙的编制过程与以前基本相同,只是在装饰上有了两点变化:一点是草龙的身上装上了撑把柄;另一点是除在草龙身上插上香火以外,还在龙的身上插上很多三角彩旗,并在龙角龙头上扎上红花,这样在月亮和灯光下草龙就显得更加美观精制。
汾口草龙传统的表演较为简单,舞龙队员扛着草龙在村头巷尾走一遍,然后在宗祠门前,将龙身作为拔河绳展开拔河比赛,结束后将草龙送入溪中。年经过整理和改编,汾口草龙不论在表演上和制作上都有了全新的改观。制作工艺从原先的笨重、粗糙改变成现今的轻巧、精美,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双龙戏珠、盘龙表演刚中带柔。 ◇◇<编辑:安安摄影:解放>◇◇ 如果你也觉得《遇见》不错? ?请推荐给你身边喜欢千岛湖的朋友 ?也可以直接搜索对氨基苯甲酸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张祖群人和动物共生关中平原民俗
- 下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旅行,百种各城市招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