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学三春晖写作大赛111号杨
春节将近,年味渐浓,在你的心目中最难忘的年味是什么样的呢? 岁月留痕,时光回眸,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儿时过年的温暖记忆。 每到过年前后,最忙碌的是勤劳的女主人。记得那时腊月过后。逢上天气晴朗的日子,众乡亲们便忙着“扫灰”,俗称“扫团”。把家里房前屋后的蜘蛛网和灰尘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套上一个塑料袋全部清扫一遍。一般负责干这个活的都是家里的男主人。勤劳的女主人和小孩子则把家里能搬得动的东西家什全部搬到村口的池塘边洗洗涮涮,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等到太阳西落的时候,再把晒得发白的案板,橱柜依次有序的搬回家里摆放整齐。 扫完灰就忙着添置年货了。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挑拣一些大红薯煮成红薯泥,再用一块四四方方的模板摊上一块白纱巾把红薯泥抹成红薯片。家境稍微好一点的人到集镇上买上几斤瓜子,花生。到河滩上淘上上好的白沙,放到铁锅上爆炒。闻着那诱人的香味,那些馋嘴的小孩把脖子伸得老长。也不管刚出锅的炒货还烫手,就忙不迭的往嘴巴里塞。大人一边嘀咕着“吃了上火”,一边象征性地往每人手里发放一些。其余的摊开晾凉了,拿一个袋子装好了放在谷仓或者石灰缸里。这些可都是要留到正月份招待客人的上好果子哦! 腊月十五六,家家户户便忙着杀年猪,听着那此起彼落的猪的哀嚎声,大家议论着谁家的猪长膘,谁家的猪个头最大,谁家的杀猪饭最丰盛……我们那些小馋猫便尾随在家长身后吃“杀猪饭”,吃了东家吃西家,好不欢喜。遇上阔气的人家还会捎带上一刀肉或者一两块猪血给别人家的孩子打打牙祭。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爷”上天,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台上摆上几碟糖果,茶叶等果子,再点上一串“百响”电光炮恭送灶神上天。祈盼灶神吃了糖果到天庭多说好话。 好不容易盼到除夕,大人小孩欢欢喜喜换上一年难得一见的新衣服祭祖拜神。那些顽皮的小男孩儿时不时地往人堆里扔一个“”蝴蝶花”或者“水老鼠”,看到大家被吓得四散逃窜,他们却躲到一旁“呵呵”直乐。下午祭祖之后,家家户户便忙着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那毛茸茸的猪头在大锅里“咕咚咕咚”作响。细心的家庭主妇还会用铁钳烫掉猪头上那些未清理干净的猪毛。等到拆猪头的那一刻,妈妈或者奶奶们会妥妥的往小馋猫嘴里塞上一块咸猪肉。那叫一个美味呀!年夜饭品种齐全,有鱼有肉,还有家禽,年糕等等,鱼寓意“年年有余”,糕寓意“步步高升”。对于平常难见荤腥的小馋猫来说,真是天堂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垂涎三尺。当年虽然物质贫乏,但一切食物的味道是那么的鲜美纯正,令人回味无穷! 除夕夜就是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的喜乐气氛。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起其乐融融,说着祝福语吉利话和对来年的期盼。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最能体现出家人的互敬互爱,这个时候哪怕小孩子任性一些长辈也会慈祥的一笑置之。我们便趁机提出要用压岁钱买一些心仪已久的礼物等等一系列心愿。那时的压岁钱是刮刮新的一毛两毛的纸币,还用一个红纸箍了一圈。如果谁有个五毛一块的就是大户了,一定是小伙伴眼红羡慕嫉妒的“财主”。我们一般都会小心翼翼的把压岁钱夹在书本里,经常拿出来显摆显摆。 正月初一,凌晨时分便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醒。有些男孩便三下五除二的穿上衣服去抢鞭炮。那可是个危险活,有的引线还没灭,难免会炸到手,或者把新衣服烧破,可那些小淘气却乐此不疲。吃过早饭之后,几个小女孩便相约去人家家里唱歌,几个小男孩则拿出早就扎好的“草龙”,编着吉祥话挨家挨户走村串巷去赚外快了。“草龙归屋,发财发福……”你还记得那耳熟能详的台词吗?那时候村的人特别淳朴善良,等串完所有人家,口袋里、手里,满满的都是瓜子花生,还有一些零票…… 正月初二,大家便陆陆续续的忙着走亲访友,按照辈分的大小和关系的亲疏奉送不同级别的桂圆包,冰糖包和白糖包。如果哪一家有新姑爷,大家依次轮流请生客,那可是相当隆重的“调羹酒”级别的特殊礼遇。 载着儿时记忆中的年味缓缓盛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带着飘香的回忆溢满心间。一切似乎很久远了,再没有曾经的期盼与渴望,没有了曾经的欣喜与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早已失去了对年的热情,只留下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感怀和深深的眷恋。 这个春节,一定带着家人走出家门,去寻找最温暖的过年的方式。找回记忆中最熟悉的年味儿。 作者简介:杨霞,江西上饶广丰区人。年生,自幼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病变,曾因精神抑郁住院,后康复出院。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报刊网站发表文章上百篇,著有作品集《浴火重生,走出阴霾》。热爱生活,热爱公益,喜欢用手中的秃笔书写百味人生。 辽宁文学liaoningwenxue 《辽宁文学》北京公立看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1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前的深圳是怎么过年的
- 下一篇文章: 考前汇总2017年主管中药师考试重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