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 http://www.jk100f.com/

文/龙草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麦家《风声》

最近,追完电视剧《隐秘而伟大》,也读完了麦家新修订的经典谍战小说《风声》。

在电视剧《隐秘而伟大》中,白桦(夏处长)圆滑机智、顾耀东傻愣执着、沈青禾身手不凡,他们无疑都略带主角光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最终迎来解放和新生。

相比而言,小说《风声》里,那些更为隐秘的地下革命者,在特定的复杂背景下,其曲折悲壮的命运,更加牵扯人心。

《风声》,起于年春夏之交,日伪时期,西子湖畔。

汪伪政府截获到一份重要情报,为抓共党卧底,防止泄密,日军特务长囚禁了五名军事要员。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真人版“密室逃脱”就此上演:

谁是真正的“老鬼”?Ta将如何渡过险境?又将如何传出那绝无可能走漏的“风声”?

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命悬一线。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

《风声》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完结出版后,作者麦家即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家,授奖词如是评价。

麦家所著的《解密》、《暗算》、《风声》“三部曲”,被改编为电视电影,迅速带火谍战类型题材。

而麦家本人也被称为“谍战之父”。

看麦家的小说,你会发现不管是英雄,还是反派人物,他们的心理、形象、经历都异常饱满,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者”。

每个故事都那样扑朔迷离,每个人生也都极具反转性。

如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

此部《风声》,麦家采取“一事三说”的叙事手法,从“东风”共产党说,“西风”国民党说,“静风”作者说,还原了一段历史。

在肥原长、王田香、张司令、白秘书以及吴金李顾一众的暗自较量中,被捕的“老汉”,被监视的“老鳖”,被困的“老鬼”,潜伏的“老虎”,还有即将抵达集会的“老K”,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真相如何?各自考量。

《风声》同名改编电影剧照

01

“东风”乍起:“老鬼”是否成功突围?

事情要从那天收到的南京密电说起。

密电内容为:周恩来特使老K,四天后赴杭秘密召集布置联合行动。

同一天,特务处长王田香抓住一名共党卧底“老汉”,从她身上搜出一包香烟。其中一根烟丝被掏空,里面裹了一张纸条,写道:

速告老虎,特使行踪败露,取消群英会!老鬼。即日。

显然南京密电已泄露。为了抓捕卧底“老鬼”,围剿“老K”,日军特务长肥原、伪总队张司令、特务处长王田香,连夜将4名军事要员加司令秘书,一起送到裘庄。

明为处理要务,实则关押监视。肥原决定4日内揪出“老鬼”,捕获“老K”,顺带扒出更大更深的“匪窝”。

这边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可那边5人也都不是吃素的。

他们是日伪政府高级军官,三男两女。官职从高到低分别是:剿匪大队队长吴志国,军事机要处处长金生火,军机处译电科科长李宁玉,张司令秘书白小年,军机处译电科科员顾小梦。

电影《风声》剧照

接下来的四天四夜,在与世隔绝的裘庄内,阴谋套着阴谋,层层迷雾叠起。

肥原的第一招:公开捉“鬼”,依次审问,逐一突破,引发内讧。李宁玉交待吴志国第一时间打听过密电,吴否认,两人起冲突,进入肥原的“怀疑圈”。

肥原的第二招:字迹追“凶”,5人分别抄写家书,内含密电18个字,获取物证。吴志国的字体,“坐实”其罪。原以为人赃并获,不料严刑拷打之下,吴志国死不供认,反指出其中漏洞……

肥原的第三招:诛连政策,让5人互相揭发。除了李、吴继续互咬之外,顾晓梦又推理出张司令、白小年更有可能是“老鬼”……

肥原的第四招:反诈李宁玉,以吴志国“死间”,试图为其定罪。李宁玉面色无改,推心置腹反推理,提醒肥原“吴志国想假借尸体传送情报”……

肥原的第五招:放水抓鱼,用“老鳖”试探,诱其现身。在严密的监视之下,没发现半丝破绽……

电影版《风声》剧照

时间越来越紧迫,“老鬼”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又越来越模糊。

TA到底是官居高位的吴志国?还是冷傲聪慧的李宁玉?还是年轻貌美出身名门的顾小梦?还是年长称老的金生火?还是司令身边的白小年?

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是新匪,还是老贼?是反蒋的共匪,还是联蒋的共匪?

一切不得而知。

直到最后一天,肥原收到上级密信:错杀小错,遗患大错。就是说,凡可疑者,格杀勿论。

吴志国被活活打死,李宁玉不忍受辱撞墙而死,金生火、白小年不知其踪。

肥原在怀疑与担心中,相信不管怎样,等晚上抓了人,就揭开真相了。

可晚上他守候一夜,压根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人影都没有。看着空荡荡的房屋,肥原双膝发软,心里生起一种盲目的内疚和恐惧。

一切都结束了。

电影版《风声》剧照

02

“西风”忽至:送情报者或另有其人?

到底是谁送出了情报?

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里,送出情报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是张涵予饰演的剿匪大队长吴志国,他是潜伏的卧底“老虎”,“老鬼”的上级。他经受住最残忍的毒打和酷刑,电击、针刑,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在急救时唱出变调的《空城计》,传出了情报。第二个,是周迅饰演的美艳收发专员顾晓梦,她是日军千方百计要找到的“老鬼”。在心理战与阴狠毒辣的“绳刑”摧残下,她舍身取义,将情报分别画在画上、绣在自己的身体上,以尸体和遗物的方式传出。第三个,是李冰冰饰演的译报专家李宁玉,她冷静自持,崇尚自由,不想卷入纷争,却被顾晓梦说服,成为“老鬼”的掩护者,帮助“老鬼”完成计划。

电影对小说作出了大幅度地改编,着重从人性光辉和追求信仰的角度,刻画了英雄形象,和平凡人物的高光时刻。

电影结束,周迅用沙哑的嗓音念出顾晓梦的最后独白,令无数人泪目。

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与你们同在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然而,小说《风声》不同于电影,其真相更为悲恸。

在“东风”篇里发生的故事,是作者麦家根据“老鬼”名义上的丈夫潘老讲诉写成。

潘老代号“老天”,因工作传递情报需要,与“老鬼”假扮为夫妻。

“老鬼”是李宁玉,她最后以死捍卫清白,解除肥原的怀疑,用一幅画作为遗物传出了情报。

那幅画上,李宁玉用摩斯密码画满小草,留给年幼的儿女,其高超的手法逃过了肥原的查探。

可是,就在麦家以为小说画上圆满的句号时,另一个人的出现,将事情推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顾小梦,唯一的幸存者。也是潘老现实中的妻子。

事隔几十年后,85岁高龄的她依然高傲而刁蛮,谈吐间流露出对李宁玉的不屑。

在“西风篇”里,顾小梦讲诉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李宁玉是“老鬼”无疑,但彼时的她自知难逃,用尽欺哄吓诈的方法,说动了顾小梦帮她。

而顾小梦的身份,是戴笠用一架飞机的代价使其父女潜伏在日伪政府的军统特务。

她们是敌人,但也为了共同的利益,最终被命运绑到了一起。

顾小梦用计迷惑肥原,成功将情报传到“老鳖”处。

何其精彩!

就在麦家写完此稿,打算再向潘老核证时,潘老却在看稿过程中忽然过世。

也许是为顾小梦胡言乱语而愤怒,也许是为自己编纂故事而疚,不得而知。

真相,就这样被一同埋进了历史。

03

“静风”不止:英雄与反角都只是时代的悲歌?

麦家说:静风一词是气象专业术语,通俗地说,就是无风的意思。其实风总是有的,只是人的知觉有限,很多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感受不到,但它们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甚至比那些有目共睹的东西还要影响我们的身心。

“静风”篇好似现在很多小说的“番外”篇,讲诉了很多与前两篇小说故事里相关又不相关的人和事。

比如顾小梦,作者要永远保守她扛过肥原长审讯侮辱,第一个排除嫌疑并全身而退的秘密。

而顾小梦为了这个原因,一直没有结婚,直到抗战结束后才与变节的潘老(老天)结为夫妇,生下两个孩子。

又比如潘老,他变节是假,骗取顾小梦信任,打入国民党内部去卧底才是真。后来潘老策反顾小梦不成,只能骗她上路前往解放区,途中被识破真实身份。从此两人反目,一个去了台湾,一个到了南京。

再如“老汉”钱二奶奶,原是裘庄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的小侄女,正值二八年华、长发飘飘的年纪,因当时钱虎翼的部队正在浙赣山区围剿红军,组织上急需有人打入内部获取情报。于是她主动请缨,用特殊的方式插到钱虎翼身边,为后来红军突破围剿立下大功。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由于亨利·詹姆斯忽视了生活,他将会灭亡。

麦家认为,小说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对生活负责。说到底,是要对人负责,要提示人的生存状态、内心、人性。

因此,在麦家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立体的人物。读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lx/1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