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一般贫血症状为面色苍白或发黄,容易疲劳,全身无力,心慌,头痛等。重症患者除以上症状外,还可有口腔炎、舌炎、口角炎及吞咽困难。少数患者出现异食癖,嗜食冰块、泥土、煤块等,严重者造成脑神经组织缺铁时,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儿童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值,患者可有皮肤干燥,毛发干燥和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甚至形成反甲。诊断:实验室检查有典型血象,即小红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据我国生活水平,儿童少年贫血诊断标准:7~13岁不分男女血色素标准值为克/升。14岁以上男生为克/升。14岁以上女生为克/升。若低于以上标准则诊断为贫血。二,麻醉的鱼,可以吃吗?“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营养学家是说鱼肉对健康好处很多。过去,因运输、保鲜不便,产生了“臭鳜鱼”这样的特殊菜肴,如今有了供氧设备、低温运输等,即使在内陆也能吃到活鱼。但也有一些“技术”让人不太放心,如,孔雀石绿、抗生素等问题,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叫“丁香油水门汀”的麻醉剂。1,其实,媒体中提到的“丁香油水门汀”是商品名,丁香油和水门汀是两种物质。丁香油主要是从丁香的花、茎、叶中提取的挥发性油脂,而起到麻醉作用的是其中名为“丁香酚”的成分,这种成分在很多植物中都有。水门汀是音译,英文是cement,也就是水泥的意思。它是一种粉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锌和松香。丁香油和水门汀混在一起就变成膏状,在补牙时起到窝洞暂时封闭、间接盖髓和黏着固定之用,同时丁香油还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虽然丁香油和水门汀要分开包装,但包装瓶身上都标“丁香油水门汀”的商品名,所以被误以为鱼贩用的是“丁香油水门汀”,但鱼贩其实只用丁香油。2,麻醉剂用于活鱼运输,主要目的是降低鱼的死亡率。一方面鱼离水后容易剧烈挣扎导致死亡,鱼的活动过多,容易造成体表受伤,最终导致感染鱼病,影响鱼的存活。另一方面运输过程中鱼的密度大,容易因为缺氧导致死亡。鱼贩用麻醉剂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3,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一个专家委员会(JECFA)年就发布了丁香酚的风险评估结果,认为一个60千克重的成年人终生每天摄入毫克不会有任何问题。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以及多种丁香提取物在中国和美国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中国是作为香精香料直接在食物中使用,且不限定添加量。同时,化妆品、肥皂、香水等日化产品中也可以用它作为香精香料,这从侧面证明它的安全性是很高的。简单来说,一般食品中使用丁香油的剂量是相对安全的,只要你吃的鱼没有强烈的花香(无论活鱼或冰鲜鱼),就不必过于担心。三,加工类肉品还能吃吗?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致癌物名单再添新丁,加工肉类成为1类致癌物,红肉被归为2A类致癌物。这一消息打击面实在太大,火腿、培根、腊肉、香肠不让吃还能忍,烧排骨、酱牛肉、烤羊腿也全部“中枪”。这些都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美食,突然变成“致癌物”确实有点令人难以置信。1,不过,中式咸鱼早在年就已被判定为1类致癌物,而按照亚洲传统方式制作的腌菜在同一年被判定为2B类致癌物。在年,蕨菜也被判定为2B类致癌物。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些过去不为人知的风险被揭示出来,这是很正常的。?其实,加工肉类列入致癌物名单并不那么意外,因为加工肉类往往要经过腌渍、烟熏、烘烤等处理,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冰岛人的胃癌高发与吃烟熏羊肉的习惯有关。培根的别名是烟肉,也是通过烟熏达到防腐保鲜的功效,同时获得浓郁的香气,火腿、香肠则是使用腌制、熏制、风干等工艺。这样的加工方式常常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亚硝胺等致癌物,因此加工肉类进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致癌物名单只是迟早的事。2,尽管被列为1类致癌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工肉类真的会成为“和砒霜并列”的毒物。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物分为四类,但是,致癌物分类的依据并不是谁致癌的能力更强,而是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越是致癌证据明确的,级别越高,而致癌的能力则与分级没有必然联系。比如,同是1类致癌物,摄入过多的加工肉类每年造成全球约人死亡,但全球每年有万人死于吸烟,而有60万人死于饮酒。可以说,相对于烟酒,加工肉类对健康的危害还算是“小巫见大巫”了。3,即使是1类致癌物,导致癌症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酒精是1类致癌物,偶尔喝喝也无妨。烤羊肉串里的少量苯并芘,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偶尔吃吃却是件美事。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克红肉,DNA损伤才有增加的迹象,作为中国人,每天吃这么多红肉的不太多。其次,肉类带来的健康风险与健康收益需要取得一个平衡。例如1类致癌物紫外线,大量照射不仅会引起皮肤灼伤,还会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然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户外运动有益健康,除了运动本身,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可以促进钙吸收并发挥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4,红肉和加工肉类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虽然很难准确的计算出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少吃无妨,否则各国早就把它“踢”出膳食指南了。?此外,致癌物并非一定导致癌症,而是存在一个概率(类似运气)。研究发现,每天多吃克红肉或50克加工肉类的人,患癌概率高大约2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在10万分之30左右,这么算来,就算中国人从此不再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只能降低到10万分之25左右。从流行病学证据来看,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确实不应该敞开肚皮来吃。一方面要控制合理的摄入量,同时和鸡鸭肉和鱼肉混搭。另一方面,既然烟熏、腌渍的加工工艺本身就不健康,在有条件吃新鲜肉的时候还是优先吃新鲜肉。此外家庭烹饪或在外就餐的时候也多选择蒸煮的方式,因为高温煎炸、烧烤等均可产生较多的致癌物,比如干煸牛肉、羊肉串、烧烤肉类等要适可而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cf/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