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pf/a_7391177.html

这个四月,有一味野菜,我印象深刻。每次去桂林老家,奶奶都会掐些田边野生的菜给我们吃,有茼蒿、枸杞、香椿。香椿的经典搭配是炒鸡蛋。此地风俗,大餐都是打边炉围食,主菜是土鸡鹅鸭等,伴菜是冬茹淮山青菜等等。青菜是我们吃的多,一般都是放在肉边滚熟。肉是香的,而在乡间天然成长的野菜更吸引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当我夹起几片叶菜进口时,一阵甘鲜在齿舌徘徊,味道极好。这是什么菜呢?我找鲜叶来看。

原来是白花菜。在《早安!我的植物邻居里》我写过它,题目叫“一身是宝的少花龙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书查看下:

中文名:少花龙葵

拉丁学名:Solallumamericanum

别称:乌点规、钮草、钮仔草、白花菜、七粒扣、五宅茄。

科:茄科

属:茄属

喜欢植物,个人初衷并不是去觅食,甚至以此不以为然——探寻植物的美好,怎么最终要吃掉它呢。多扫兴。所以,虽然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但这些年来处处见到少花龙葵,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烹之食之。只是在意它的花,小小的白白的如小灯笼;欣赏它的果实,黑黑圆圆的珠子。还有就是感叹它的随遇而安。

大江南北,哪里都见到它的身影;无论多么偏僻或多么杂砾丛生少见土壤的地方,它们都能在困境中冒出来。

只是据我的观察,环境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环境中生长的白花菜,就像城乡差别的儿童。贫瘠的地方,少花龙葵是瘦小而老态的,颜色暗厚,矮矮的植株就开花结果;肥沃的泥土中,少花龙葵夹杂在各种驯化的青菜中,饱满盎然,青春期特别长久,俨然就是培育出来的好菜。

我曾目睹着广州北郊的农妇一棵棵地把它们从春菜中拔起很快就扎成一捆了。她说拿去市场卖,价钱还不菲呢。——只是这片田的白花菜确实是野生的,不是她种的,但不妨碍它成为人间一道惹味好菜。

这时我记起有一年在华南最高峰猫儿山脚下,在农家乐里吃了一顿饭,女主人曾端出来一碟说是白花菜的野菜推荐我们食用,现在回看照片,我都不敢认——它果真是少花龙葵吗?不是花期果期的白花菜呀,完全可以看作是时菜了。

傍晚在福地农场,二婶帮忙收些无农药蔬菜给我带回家。我又看见畦外小渠边的一棵少花龙葵了,小小的植株已经有花有果。月初在桂林吃时的美味忽然浮现于是跟二婶分享起来。她说当地人并不常吃这个,但很多城里人喜欢呢,来了就摘。都是野生的。说话间,穿着水鞋的她已经趟到霸王花下地里,摘了一小把给我——因为我说够了够了。

事实上,我很少采野菜。一是因为野菜有偏性的多,对症服食较好;二是对它们的种植环境不太熟悉。人多的路边它们难免吸收了诸多杂尘。公园里的就更不要采了,园丁为了保育是会对花木喷药的置身其中的野菜也会“雨露均沾“。但如果是熟悉乡间出品的野菜,还是可以一试的。风味确实不一般。J写于整体刮痧后禁食日。

展敏

周末愉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ocaolong.com/mclcf/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