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

民族概述

仫佬族有人(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聚居区多属喀斯特地貌,山峦迭嶂,奇峰耸立。在广西北部仫佬族聚居地,从宜山的小龙,到罗城的龙岸,有众多小块平坝相连,形成一条百里长廊,素称“仫佬山乡”,是广西仫佬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津有仫佬族人。

仫佬山乡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走坡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在广西罗城等地,仫佬族青年男女要在节日前后的集日聚集“走坡”。他们在特定的山坡行走,互唱情歌寻偶。如果双方有意,便会约定下次走坡的时间,而且还会互赠礼物,男赠月饼女赠布鞋,有所谓“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的习俗。到夜晚,各村青年还要做“野敬”。在贵州,除了在正月初一走坡外,也要在八月十五走坡。

走坡节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依饭节

文艺体育

仫佬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由于仫佬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这就决定了仫佬族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学主要是民间文学,诸如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戏曲等。仫佬族的神话形态丰富,包括创世神话与英雄神话。创世神话有讲述天地起源的神话,如《天是怎样升高起来的》,洪水泛滥与人类再生神话,如《伏曦兄妹的传说》,民族风俗形成神话,如《依饭节》等;英雄神话有《稼》、《恳王山》等。

民歌在仫佬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几乎家家有歌本,村村有老歌手,他们把教青年人唱歌当作自己的义务。唱歌活动多在“走坡”和喜庆节日期间举行。按照传统习惯,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时,不论相识与否,均可邀请对唱。唱歌多用汉语唱,都是对唱的形式。走坡时以唱仫佬族民间戏剧最流行的是“彩调”。彩调是流行于广西北部桂林、柳州一带的汉语地方戏曲,约在年前后传入仫佬人聚居的罗城等地。

仫佬族民歌表演

仫佬族有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游戏和体育活动,它们曾经极大地丰富过仫佬族人民的生活。舞草龙:草龙用稻草编成,饰以彩纸。春节期间,仫佬族有挨家挨户舞草龙拜年的习俗。抢花炮:是仫佬族与壮族共同的娱乐活动。用土炮将花环射向天空,参赛者争抢从天而降的花环,以得花环多者为胜。每届花炮节只放五炮,每炮只有一个花环。群龙争珠: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水果,参赛者潜入水中捞水果,以多者取胜。

舞草龙

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仫佬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艰苦奋斗,使仫佬族山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极具代表性的罗城县,它以仫佬族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品牌,以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和“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生态农业观光为支点,充分利用本县与桂林、柳州、贵州等省市县旅游带交汇的特点,形成特色鲜明而又得天独厚的旅游格局,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考察。

罗城县还于年建成了仫佬族博物馆,让仫佬族的光彩夺目的传统历史文化得以很好保存并展示给世人。

仫佬族博物馆

毛南族

毛南族总人口数为人(年),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等地,有5.7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55%。在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有3.2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30%。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津有毛南族49人。

风俗习惯

毛南族妇女爱穿绣鞋,有“双桥”、“猫鼻”、“云头”等三种款式。“双桥”鞋用红、绿两种颜色,在鞋面上镶成两条花边,像两座石拱桥横跨河面,也像一对彩虹吸水,因而得名。这些绣花鞋,通常放在箱子里保存,赴喜宴和走亲戚时才拿出来穿,平时在家穿黑色布鞋。

绣花鞋

毛南族和邻近的壮、汉族有共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还有自己独特的庙节——分龙节。“分龙节”是广西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进行。过分龙节时,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

“分龙节”

文学艺术

毛南族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谜语笑话等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如《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等都为毛南族人民世代传颂。

毛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毛南民歌内容丰富,体例独特。

毛南族傩(注音:nuó,释义: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是原始巫舞之一。后演变为一种舞蹈形式)文化中的傩戏、傩舞、傩歌、傩塑、傩雕,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被中外专家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毛南族傩舞盛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山乡一带,它依附于毛南族傩仪发展至今。其动作语汇源自宗教、生产劳动、原始文化等,反应出毛南人乐观向上、谦虚融合的民族精神。

“毛南戏”源于民间,集歌舞、话剧、民歌、民谣及“师公”的舞姿于一身。表演时,对白和歌舞并用,有二胡、笛子、唢呐、铜鼓等伴奏。

“毛南戏”

毛南族的壁画、石雕、木雕、剪纸、织锦、刺绣、腊染和建筑造型等民间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中以雕刻和编织最有名。在异彩纷呈的石雕艺术中,石墓的雕饰最有特色。如今存留在下南乡堂八村东南凤腾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这些墓全用大块大理石砌成,在上面雕刻有刀笔浑圆、凝重工整的楷体书联、墓志以及精致优美、多姿多彩的故事图案。作为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毛南族古墓群已经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腾山毛南石雕古墓群

毛南山乡盛产竹子,毛南人普遍擅长用竹子编织各种竹帽、凉席。他们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经久耐用。最著名的就是用当地产的金竹和墨竹编制的花竹帽。俗称“毛南帽”,又称“顶盖花”,意思是“帽子下面的花”。这种帽子精致美观又非常实用,是毛南族独特的手工艺品。

“毛南帽”编织工艺

发展现状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实施之后,毛南族地区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毛南族和周边各民族一起走上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目前,各项优惠措施和帮扶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毛南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走在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上。

1、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天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天津市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津内部资料,。

3、民族知识——仫佬族、毛南族,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总策划:苏玮陈鹏穆怀寅

策划:吴晟

编辑:薛婷聂晶晶

校对:王洪泰

图片:傅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cf/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