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确实是甜的,农家子弟无人不识的茅根,大概也都吃过茅根。小时候,春天出去剜菜,淄河滩里一片一片的到处都是,用镰头剜出点来,擦擦上面的土,放在嘴里大嚼一番,甜滋滋的很好吃。

在那样的年代,这能“补中益气”,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钾盐的茅根,也算是大自然赋予穷苦孩子的一种“营养品”吧,宋人苏颂特别说明:“可啖,甚益小儿”。

白茅根的图片

白茅根的功效

功效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凉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性寒,功擅凉血止血。主要用于因风、热、燥等外邪侵犯人体,邪热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热病导致的血证。

清热通淋

常因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使膀胱气化失司,或因下阴不洁,秽浊湿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热淋主要表现为: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腰腹疼痛等。用白茅根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

湿热癃闭

白茅根其功效之一为清热利尿,故可用于因热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实热证。

利湿退黄

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人体,机体疏泄失职,外溢肌肤发为黄疸。或由于疫热之邪,熏蒸肝胆,疏泄无权,瘀热不化,病发为黄。证见身目发黄如橘子色,其色鲜明,倦怠少食,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腹痛胁痛,小便黄如浓茶等。应用白茅根可清利湿热、利尿、退黄。

疏风、利尿

风水水肿,因风热之邪外袭,风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而发为水肿之证。其表现为:目睑浮肿,继之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或有恶寒、发热,咽喉肿痛,苔黄、脉数。用白茅根清宣风热、利尿、消肿。6、清肺止咳

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证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茅根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止。

胃热呕哕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如过食香燥炙焯之品,助热伤阴,化火上炎,致胃气逆而不顺,或胃热上冲,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频繁,伴见面赤唇红,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白茅根可清胃热,热清则呕止。

清热生津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常与芦根同用。本品甘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适于热证津液不足者。白茅根具有补中益气和利小便的效用,因此常被拿来作为药膳食材。如用鲜白茅根、西瓜皮和瘦肉制成的生津茅根汤,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具有养阴生津、利尿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秋燥伤肺,口干、咽干、咽痛、皮肤干燥或脱屑,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及咳血、吐血、尿血的病人,是秋季润燥佳品。

性味

甘、寒。

《本经》:味甘,寒。

《别录》:无毒。

《本草正》:甘,凉。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肺、胃、小肠经。

《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求真》:入胃、肝。 

白茅根的作用

中医认为白茅根可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不便不利、水肿、黄疸等症。现代药理学认为,它含淀粉和多量蔗糖、葡萄糖以及少量果糖、木糖、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其根茎还含甘露醇、薏苡素和芦竹素等成分。它所含丰富的钾盐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煎液对某些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证实本品具有良好的止血、利尿、抗感染的作用,对病毒性肝炎疗效亦颇佳,众多医家都认为它清热利水而不伤肾。

利尿作用

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左右即不明显。但所用剂量特别是动物进水量均不清楚,又无对照组,尚需进一步研究。也有人认为白茅根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丰富钾盐有关。

用白茅根熬成的水。吃了以后可以让身体的尿液增多。更多的排出身体的毒素。

止血、凉血作用

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但白茅根含钙较多,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很适合夏天经常流鼻血的人。夏天经常流鼻血的人就是血液干热的缘故。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吃白茅根了,可以达到补血的作用。

抗菌作用

白茅根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志贺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

对心肌86Rb摄取量的影响

白茅根水醇综合提取物胙腔注射可使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量增加。

药毒理学

家兔灌服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运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静脉注射10-15g/kg,则出现呼吸增快,运动受抑制。1小时后逐渐恢复,剂量增加至25g/kg,6小时后死亡。

有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由于白茅根有消炎,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白茅根能消除炎症,有助于减轻肝脏损害,因此可以作为乙肝用药。

白茅根对肝脏特别好。因为白茅根具有清肝解毒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肝特别需要的。经常吃对肝特别的好。

消除黄疸

本草纲目有记载,白茅根能消黄疸、解酒毒,这也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证明了,因此对于黄疸患者在服用了白茅根之后,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其他作用

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解热镇痛、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水肿、黄疸等作用。

白茅根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肾炎

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毫升左右。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用法:一般以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净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连服1~2周或至痊愈。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用白茅根(干品)2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未见副作用。

饮食宜忌   宜: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压病人宜食;急性发热性病人烦热口渴者宜食;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者宜食;小儿麻疹者宜食。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干白茅根g(1剂量),加水ml,缓火煎一沸,移置炉边静置10分钟,弃渣,温热内服。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至水肿消失,尿蛋白、红细胞、管型阴转为止。治疗11例,痊愈9例,好转2例;平均每例服42剂,少者服32剂,多者服59剂。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

白茅根配伍应用及中药验方

(一)白茅根的配伍应用

配生地

清热凉血,化瘀透邪。用于热邪入营,身热不退,发斑发疹,血热妄行之吐衄。白茅根甘寒入血分,凉血透邪,善能化瘀利水;生地入血分,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两者合用,凉而不滞,透邪外出,对热入营血诸证用之最宜。

配鲜芦根

清热生津,利水。用于感冒发热、口渴、呕吐、肺热咳嗽、麻疹不透、风水热淋,白茅根入血分,清热生津,凉血利水,味甘而不腻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鲜芦根入气分,清热生津,清润不腻,无恋邪之虑。两药合用,气血双清,对气血热炽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配藕节

凉血止血,用于风热犯肺,肺络受损,咳嗽,咯血或热移小肠尿血。白茅根清肺胃之热,散热除风,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津,能清血中伏热而止血,藕节鲜用凉血止血,干用收涩止血兼化瘀之效,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炒炭用止血力更强,两药合用,凉血止血力增强,可治风热犯肺,肺络受伤之咳血,或热移小肠之尿血。

配石膏

茅根甘寒,功能清热生津,善于透发脏腑郁热,并有凉血利水之功,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肺胃之热,能除烦止渴,并可解肌达表,使邪外透。二药相须相辅,有较好的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且具有清热不伤阴,益阴不腻胃不留邪之优点。临床宜用于温病发热缠绵,日久不退,或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热邪未尽,阴伤津亏之证。此外,对于夏季伤暑,腠理大开而汗出口渴、烦躁溲黄者,也可酌情用之。

配赤小豆

白茅根甘寒凉润,能清血分之热,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之功,且清而不过、利而不猛。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能利水道,使水湿清泄而消肿,并能清热解毒。二药同用,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本药之药力和缓,在治疗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证中可起辅助作用,现多用于浮肿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配车前子

白茅根甘寒,为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品。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既能利水道、消水肿,又能别清浊、导湿热。《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白茅根与车前子合用,能起协同作用,有较好的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效。故凡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肿等证均可选用,尤宜用于湿热内停或水热互结所导致的尿少、尿痛及尿血的治疗。

配芦根

二者皆为甘寒凉润之品,均能入肺胃之经而具清热之功。茅根偏清伏热、凉血止血,又能益胃止渴、清热利水,且味甘而不腻膈,性寒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为治疗因热所致上、下诸失血之良药。芦根中空多液,偏清气分之热。既善养阴清肺、宁嗽止咳,又能清胃生津、止渴止呕。二药同用相须相辅,清热生津功强。其清热不伤阳,生津不恋邪,性平缓而不粘腻,故为甘寒清热较理想药对之一。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热证,诸如温病高热烦渴、肺热阴亏、咳嗽咽干、胃热津伤、气逆呕哕,以及下焦伏热、热淋尿血等。二者鲜品入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联系方式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cf/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