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部首探源解读13
《说文解字》部首探源解读1-3 1-9)士(shi-4): 《说文》:士,鉏里切。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 《说文》里‘士’的字形分析出自汉代纬书,假托于孔子之言,无一点可信。 古文字写作‘或或’。为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器官勃起时的形象摹画。为了避免与表示方位的‘丄(shang-4)-上’发生混淆,又添加了一画写作‘士’。远古人类不和现代人一样有那么多的人文想法。文明初生,一切如实记录,也正如文字初生。生活环境恶劣,人的寿命短暂,延续族群生命处于崇高的地位,不符合这一目标的行为都会被舍弃。 甲骨文中表示雄性哺乳动物的合体文字丄(象形)-士图片来自网络 甲骨刻辞中经常可以看到‘鹿丄’、‘羊丄’这样的合体文字,指的就是性成熟的成年公鹿、公羊。成年母鹿和母羊则被记作‘鹿匕’、‘羊匕’。在现代汉字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记载,如‘牡(mu-3,或或)’、‘牝(pin-4,或或)’,最初字义分别指的是公牛和母牛。 甲骨文中表示雌性哺乳动物的合体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士’字后来专指‘成年男性’,这是因为男性有荷尔蒙的作用而英勇善斗。后来出现阶级社会,便成了对有身份地位成年男性的尊称。如《礼·王制》:天子之元士,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所组汉字如‘壯(zhuang-4,或)’:左边为‘半片木-爿(pan-2)’,意为:牀-床。以床榻之上的雄性生殖器官,会意表示‘壯’字的本义。现代汉字写作‘壮’。 1-10)丨(gun-3): 《说文》:丨,古本切。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凡丨之属皆从丨。 古文字写作‘或’。古今没有区别,像上下贯通的样子。用作汉字笔画之一,称为‘竖(shu-4)’。 上下贯通丨图片来自网络 在现代汉字里为组字结构,含义宽泛: 为‘刀’:如‘半(ban-4,或)’字中的‘丨’; 为‘钎子’或‘绳索’:如‘串’、‘玉’; 为‘旗杆’,为‘支柱’:如‘中’: 为‘笔’:如‘史’,‘书’,‘肃(su-4,或)’等等。 1-11)屮(che-4): 《说文》:屮,丑列切。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读若彻。凡屮之属皆从屮。尹彤说。臣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也。 古文字写作‘或或’,像小草初生萌芽,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样子,象形。 小草萌芽初生屮象形图片来自网络 读作‘che-4’,意为萌芽的枝叶蓬勃生长;又读作‘cao-3’,为‘草’的缘起本字。 其衍生的字体‘屯(tun-2)’:古文字写作‘或或’,中间的圆状物是种子还未完全脱掉的籽壳,上边是种子的嫩芽,下部是刚生出的根须。 种子生根发芽屯图片来自网络 萌芽需要整体能量的积攒与聚集。因此,‘屯’字有‘储集、聚集’的引申义。如词组:屯兵、屯粮中‘屯’字的含义。由‘屯’新组的汉字如:囤、邨(现代汉字写作村)也都有此引申义。 1-12)艸(cao-3): 《说文》:艸,仓老切。百芔(hui-4,‘卉’的古字)也。从二屮。凡艸之属皆从艸。 古文字写作‘或或’,为两棵勃勃生长的小屮的形象摹画。‘艸’为后起形声字‘草(cao-3,)’的初字。三棵小屮为‘卉(hui-4,或或)’。 两棵小草艸(象形)-草图片来自网络 为除了树木、庄稼、蔬菜、竹类等植物以外,茎杆柔软的植物统称,也即:草本植物。 现代汉字作为部首写作‘艹’。由其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相关。如: ‘茅(mao-2,或)’:下为有尖刃并表音的长柄兵器‘矛’。以此会意表示:这是一种叶片细长、顶部有尖似矛的草本植物。 叶片细长顶部有尖似矛茅草图片来自网络 ‘芯(xin-1,)’:为去了皮的灯心草,下面的‘心’既表音又表意。后引申指:像灯心草样子、装在器物(如蜡烛及爆竹)中心的捻线或引信。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文章转载自治疗白癜风偏方白癜风有什么中药制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g.com/mclcf/1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大山里的这些神药材,妈妈再也不用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